Python中的is和==比較兩個對象的兩種方法
在Python中有兩種方式比較兩個對象是否相等,分別是is和==,兩者之間是不同的
==比較的是值(如同java中的equals方法) is比較的是引用(可以看作比較內存地址, 類似于java中的==)對于:
>>> n = 1>>> n is 1True>>> b = '1'>>> b is 1False>>> n == bFalse
由于1和'1'不管在值上面還是在引用上面都不同,所以結果都為false
對于:
>>> n = 1>>> n is 1True
這里有一個知識點,簡單來說,對于整形這種primitive type,引用比較就是值比較,然而,Python在實現整型中采用了這種方式,對于位于-5到256之間的數字,在內存中保留數組存儲這些數字,下次使用時候直接引用。而在此范圍外的數字,則會新建int對象
舉個簡單的example,如下代碼所示:
#a和b的值超出256>>> a = 257>>> b = 257>>> a is bFalse#a和b的值在-5和256之間>>> a = 256>>> b = 256>>> a is bTrue
如上例子所示,只要是在-5~256之間的整形,python不會給變量初始化新的內存空間,但是一旦超出256,則會分配新的空間。
通過打印兩個對象的id也可以直接的看出兩個對象內存地址的區別,如下所示:
#a和b的值超出256>>> a = 257>>> b = 257>>>>>>>>> id(a)140638347685960>>> id(b)140638347686008#a和b的值在-5和256之間>>> a = 256>>> b = 256>>> id(a)140638347656864>>> id(b)140638347656864
以上就是Python is和==的對比的詳解,如有疑問請留言或者到本站社區交流討論,感謝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謝謝大家對本站的支持!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