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搞不清有些路由器宣傳的“無線傳輸速度高達300M”到底是什么意思?家用寬帶算100M夠奢侈了吧,那路由器有300M的速度又有什么用呢?或者說這個300M代表的是別的什么意思?

路由器的M是Mbps的簡稱,是一個表示傳輸速率的單位,數值越大,速度越快,反之越小。
在理論上150Mbps的網速,每秒鐘的傳輸速度就是18.75MB。300Mbps的網速,每秒鐘的傳輸速度就是37.5MB。
需要注意的是,數據的流速是變動的,18.75或者37.5只是一個平均值。1M的網速,理論上是128KB/S,但實際上只有120左右,因為數據在傳輸過程中會有一定的損耗。
路由器標注的150M表示路由器最大只能支持到150M的帶寬,也就是說就算你的網速是200M,甚至是300M,1G的,經過150M的路由器出來也只有只有150M。
家庭用戶選中150M的路由器基本滿足使用,按照目前電信行業的發展,300M的路由器很難發揮實際作用。但通常300M的路由器會比150M的信號稍微強一點。大家可以綜合價格和需求來選購。
300M指的是wifi設備在40M頻寬下,使用2根天線共同收發能達到的最大理論速率,其中有兩點很重要:
1.40M頻寬:5G尚好說,2.4G上可用的20M信道只有3個,1、6、11,在周邊有他人使用wifi網絡時,想使用40M而不受到干擾是非常困難的
2.理論速率:300M只是單個數據包的傳輸速度,去除協議開銷、空口占用等開銷,實際上持續傳輸時是遠低于這個速率的,以中移動wlan集采測試要求為例,40M頻寬下即300M理論速率需要達到的吞吐量是160M,20M頻寬下即理論速率144M理論速率需要達到的是90M還是100M記不清了,20M頻寬下單天線即理論速率72M需要達到40M的吞吐量,但這是在比較理想的環境下測試,實際使用時可能還會打折扣。
總的來說就是,實際使用時是遠遠達不到300M的速率的。如果對網絡帶寬要求不是很高,那么單天線的產品(即150M)基本可以滿足需求,但如果入口帶寬較高,或是有內網傳輸需求,那么300M路由器還是有必要的。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