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垃圾收集機制的實例詳解
pythonn垃圾收集方面的內容如果要細講還是挺多的,這里只是做一個大概的概括
Python最主要和絕大多數時候用的都是引用計數,每一個PyObject定義如下:
#define PyObject_HEAD / Py_ssize_t ob_refcnt; / struct _typeobject *ob_type; typedef struct _object { PyObject_HEAD } PyObject; 每個pyobject都有一個refcnt來記錄他們自己的引用數,一旦引用數為0,就進行回收
引用計數的優點在于實時性,一旦沒有其他對象引用了,就能立馬進行回收,看起來十分不錯,但為什么好多語言都沒有采用該方案,因為引用計數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無法解決循環引用問題,比如:
a = [] b = [] a.append(b) b.append(a)
其實并沒有其他變量引用a,b那么他們實際上應該被回收掉,但由于相互引用的關系,他們的引用數都為1,無法被回收。
在python中,相互引用的問題僅僅存在與容器里面,例如list,dictionary,class,instance。為了解決該問題,python引入了標記——清除和分代——回收另外兩種機制。
事實上,python中的容器并沒有之前講的那么簡單,在pyobject_head之前,還有一個PyGC_head,也就是專門用來處理容器的循環引用問題的。
typedef union _gc_head { struct { union _gc_head *gc_next; union _gc_head *gc_prev; Py_ssize_t gc_refs; } gc; long double dummy; /* force worst-case alignment */ } PyGC_Head; 所有創建的容器類的對象都會被記錄到可收集對象鏈表中,通過上面的結構我們可以知道其實是構建了一個雙向鏈表,這樣我們就可以來跟蹤所有可能產生循環引用的情況了。而像int,string等簡單的不是容器類型的,只要引用技術為0,就會被回收。但是如果頻繁的malloc和free會嚴重影響效率,所以python采用了大量的對象池來提高效率。
標記——清除包括了垃圾回收的兩個方面:(1)尋找可以回收的對象(2)回收對象,python中的標記會從root object開始,遍歷所有容器類對象,查找出可以通過引用來到達的一些對象,把他們放到由reachable維護的鏈表中,對于不能到達的放到unbreachable維護的鏈表中,此過程結束之后,對unreachable里面的元素進行回收即可。
那么如何對應之前循環引用的情況呢?python里面會產生一個有效的引用數,存在gc.gc_refs里面,像上面的a,b真實引用數為1,但有效的引用數為0(循環中的引用數都減1),由于不能直接改pyobjec里面的refcnt,否則會產生一系列問題,我們可以將有效的引用數記到gc.gc_refs里面,那么a,b 的真實有效引用數都為0,所以他們可以被回收。
下面是另外一種情況: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