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無意中在百度上面搜索到很多以前在人才網工作時寫的軟文,有不少還被外國媒體轉載了,他問我為什么可以達到如此好的傳播效果?在寫作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我想了想,總結了幾點。
拋開我當時在人才網負責媒體公關,專門提供通訊稿這個不談,如果不能做好以下的細節(jié),軟文連發(fā)表的機會都沒有,更不要談轉載了。
首先就是要了解媒體發(fā)稿的習慣,有價值的新聞才會被報道。比如說“民工荒”、“企業(yè)百萬年薪攬人才”等等,這些都是在某個階段比較熱門的話題,所以,在搜集資源的時候,一定要提取有價值的亮點,如果價值高的話,即便你不給媒體主動供稿,她們也會主動來找你要素材。
不能站在企業(yè)宣傳的角度去寫。媒體發(fā)稿雖然一定程度上也為企業(yè)做了宣傳,但是一定要用客觀的語氣去闡述事件的經過。當時的總經理總是要求站在企業(yè)的角度去寫報道,比如文章中出現企業(yè)的全稱多少次,然后里面的觀點是比較偏向于宣傳企業(yè)的。但是一般這樣的稿子到了媒體編輯手中,都會改得面目全非,最后發(fā)表的稿子里面只有一個企業(yè)的名稱。因為編輯清楚的知道,她寫出來的稿子也是要通過主編審核的,一味的去宣傳企業(yè)自然是很難通過審核的。
要有權威人士論述作為點評。比如針對某某熱門話題,或者是事件中的亮點,某專家是怎么看的。先要找到亮點,然后在亮點的描述當中比較軟的植入企業(yè)的信息,這樣就可以達到宣傳企業(yè)的另外一種效果,而媒體自然對于有專家的觀點作為支撐,發(fā)稿審核的時候也比較容易通過。這個是兩全其美的效果。
要善于制造新聞。當時人才網比較擅長的就是像現在的淘寶一樣去造節(jié)日,每個月的主題都不一樣。二、三月份是開門紅,因為剛過完年,很多外地人都沒有回到廣東,十之八九的企業(yè)都在鬧民工荒,這個時候媒體就會抓住這個重點,展開鋪天蓋地的報道。到了四月份就是畢業(yè)生招聘月,這個時候的很多畢業(yè)生都會出來找工作或者是實習,這個話題自然就是當月的重點了。此外,還有五一、國慶黃金周招聘會等等。總之,雖然可能是一場很普通的招聘會,但是經過包裝以后,招聘的企業(yè)多了,應聘的人也多了,媒體報道的力度自然也加強了,這個是雙贏的局面。
另外,在寫這一類的軟文時,最好是有數據作為支撐,比如這場招聘會有300家企業(yè)入場,提供了1.2萬個崗位,有6000名應聘者進場參加,每個人有2個崗位選擇,目前模具師傅等技術崗位是比較熱門的。如果招聘的企業(yè)中有世界500強,相信媒體是會重點采訪的,這樣就有了亮點,相信很多讀者也愿意看類似的文章。
本文由九河網絡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門紅,因為剛過完年,很多外地人都沒有回到廣東,十之八九的企業(yè)都在鬧民工荒,這個時候媒體就會抓住這個重點,展開鋪天蓋地的報道。到了四月份就是畢業(yè)生招聘月,這個時候的很多畢業(yè)生都會出來找工作或者是實習,這個話題自然就是當月的重點了。此外,還有五一、國慶黃金周招聘會等等。總之,雖然可能是一場很普通的招聘會,但是經過包裝以后,招聘的企業(yè)多了,應聘的人也多了,媒體報道的力度自然也加強了,這個是雙贏的局面。
本文由九河網絡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