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本身就內置了很多非常有用的模塊,只要安裝完畢,這些模塊就可以立刻使用。
我們以內建的sys模塊為例,編寫一個hello的模塊: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 utf-8 -*-' a test module '__author__ = 'Michael Liao'import sysdef test(): args = sys.argv if len(args)==1: print 'Hello, world!' elif len(args)==2: print 'Hello, %s!' % args[1] else: print 'Too many arguments!'if __name__=='__main__': test()
第1行和第2行是標準注釋,第1行注釋可以讓這個hello.py文件直接在Unix/Linux/Mac上運行,第2行注釋表示.py文件本身使用標準UTF-8編碼;
第4行是一個字符串,表示模塊的文檔注釋,任何模塊代碼的第一個字符串都被視為模塊的文檔注釋;
第6行使用__author__變量把作者寫進去,這樣當你公開源代碼后別人就可以瞻仰你的大名;
以上就是Python模塊的標準文件模板,當然也可以全部刪掉不寫,但是,按標準辦事肯定沒錯。
后面開始就是真正的代碼部分。
你可能注意到了,使用sys模塊的第一步,就是導入該模塊:
import sys
導入sys模塊后,我們就有了變量sys指向該模塊,利用sys這個變量,就可以訪問sys模塊的所有功能。
sys模塊有一個argv變量,用list存儲了命令行的所有參數。argv至少有一個元素,因為第一個參數永遠是該.py文件的名稱,例如:
運行python hello.py獲得的sys.argv就是['hello.py'];
運行python hello.py Michael獲得的sys.argv就是['hello.py', 'Michael]。
最后,注意到這兩行代碼:
if __name__=='__main__': test()
當我們在命令行運行hello模塊文件時,Python解釋器把一個特殊變量__name__置為__main__,而如果在其他地方導入該hello模塊時,if判斷將失敗,因此,這種if測試可以讓一個模塊通過命令行運行時執行一些額外的代碼,最常見的就是運行測試。
我們可以用命令行運行hello.py看看效果:
$ python hello.pyHello, world!$ python hello.py MichaelHello, Michael!
如果啟動Python交互環境,再導入hello模塊:
$ pythonPython 2.7.5 (default, Aug 25 2013, 00:04:04) [GCC 4.2.1 Compatible Apple LLVM 5.0 (clang-500.0.68)] on darwinType "help", "copyright", "credits" or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import hello>>>
導入時,沒有打印Hello, word!,因為沒有執行test()函數。
調用hello.test()時,才能打印出Hello, word!:
>>> hello.test()Hello, world!
別名
導入模塊時,還可以使用別名,這樣,可以在運行時根據當前環境選擇最合適的模塊。比如Python標準庫一般會提供StringIO和cStringIO兩個庫,這兩個庫的接口和功能是一樣的,但是cStringIO是C寫的,速度更快,所以,你會經常看到這樣的寫法: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