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Beanstalkd 作為消息隊列服務,然后結合 Python 的裝飾器語法實現一個簡單的異步任務處理工具.
最終效果
定義任務:
from xxxxx.job_queue import JobQueuequeue = JobQueue()@queue.task('task_tube_one')def task_one(arg1, arg2, arg3): # do task提交任務:
task_one.put(arg1="a", arg2="b", arg3="c")
然后就可以由后臺的 work 線程去執行這些任務了。
實現過程
1、了解 Beanstalk Server
Beanstalk is a simple, fast work queue. https://github.com/kr/beanstalkd
Beanstalk 是一個 C 語言實現的消息隊列服務。 它提供了通用的接口,最初設計的目的是通過異步運行耗時的任務來減少大量Web應用程序中的頁面延遲。針對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 Beanstalkd Client 實現。 Python 里就有 beanstalkc 等。我就是利用 beanstalkc 來作為與 beanstalkd server 通信的工具。
2、任務異步執行實現原理

beanstalkd 只能進行字符串的任務調度。為了讓程序支持提交函數和參數,然后由woker執行函數并攜帶參數。需要一個中間層來將函數與傳遞的參數注冊。
實現主要包括3個部分:
Subscriber: 負責將函數注冊到 beanstalk 的一個tube上,實現很簡單,注冊函數名和函數本身的對應關系。(也就意味著同一個分組(tube)下不能有相同函數名存在)。數據存儲在類變量里。
class Subscriber(object): FUN_MAP = defaultdict(dict) def __init__(self, func, tube): logger.info('register func:{} to tube:{}.'.format(func.__name__, tube)) Subscriber.FUN_MAP[tube][func.__name__] = funcJobQueue: 方便將一個普通函數轉換為具有 Putter 能力的裝飾器
class JobQueue(object): @classmethod def task(cls, tube): def wrapper(func): Subscriber(func, tube) return Putter(func, tube) return wrapper
Putter: 將函數名、函數參數、指定的分組組合為一個對象,然后 json 序列化為字符串,最后通過 beanstalkc 推送到beanstalkd 隊列。
class Putter(object): def __init__(self, func, tube): self.func = func self.tube = tube # 直接調用返回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return self.func(*args, **kwargs) # 推給離線隊列 def put(self, **kwargs): args = { 'func_name': self.func.__name__, 'tube': self.tube, 'kwargs': kwargs } logger.info('put job:{} to queue'.format(args)) beanstalk = beanstalkc.Connection(host=BEANSTALK_CONFIG['host'], port=BEANSTALK_CONFIG['port']) try: beanstalk.use(self.tube) job_id = beanstalk.put(json.dumps(args)) return job_id finally: beanstalk.close()Worker: 從 beanstalkd 隊列中取出字符串,然后通過 json.loads 反序列化為對象,獲得 函數名、參數和tube。最后從 Subscriber 中獲得 函數名對應的函數代碼,然后傳遞參數執行函數。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