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幾天給網站的文章增加了pv統計,之前只有uv統計。之前沒加pv統計是覺得每個用戶每訪問一次文章,我都需要做一次數據庫寫操作實在是有損性能,畢竟從用戶在the5fire博客的的一次訪問來看,只需要從數據庫里拿到對應的文章(通常情況下是從緩存中拿),然后返回給瀏覽器。寫操作無意義。之前的uv,也是針對每個用戶24小時內只會有一次寫操作。
不過話說回來,就對于the5fire博客這么個小站點來說,就算每次訪問我寫十幾次數據庫都沒啥影響,畢竟量小的可憐。但是咱們碼農不是得有顆抗億級流量的心嘛。
對于不理解的同學,可以出門調研下,看看別人家的網站。對,就是那些訪問量上億,十億,百億的網站,看看他們是怎么處理用戶寫入的,比如留言。
PV的意義
說完原因,再說業務。所有的網站都會有pv,uv這樣的統計。甚至是停留時長,各類型頁面轉換率等等各方各面的統計。我在搜狐的工作,大白話來說就是做網站。關注的業務指標就是流量相關的東西。同時作為站長這么多年,也會參考百度統計里的一些指標來做些調整。
不過這次只說pv,一篇文章的pv。
拋開非正常訪問,互聯網上的一篇文章,訪問他的人越多,那么意味著這篇文章的價值越高。畢竟有價值的東西大家才會點開看嘛。這個訪問量就是uv(User View/Visit)。那么pv是什么呢,一篇文章寫得很不錯,尤其是技術文章,可能會多次訪問,比如說我就喜歡把不錯的文章收藏起來,有空時回顧一下。每次回顧(刷新頁面)都算是一個pv。能做到人讀者多次閱讀的文章,價值會更高。所以一篇文章的pv/uv比也是衡量文章價值的一個指標。尤其是在標題黨遍布的年代。(好吧,這里再歪一句,標題黨不是自媒體時代的產物,博客時代就有,只是自媒體時代顯得更加集中顯現了而已)
單純的說價值沒啥感覺,古人不是說了嗎,價值能換幾斗米。(我胡謅的)
拿現在的所有新聞網站/媒體平臺來說,pv是可以和¥劃等號的。流量越大,意味著能夠有更多的收入,無論是來自廣告的收入,還是把流量釋放到其他渠道。有時候我也考慮,一切的目標真的是更好的理解用戶,給用戶推送他想看的東西嗎?或許是吧,但是始終繞不開的一個問題是,構建一個商業模式,讓廣告主和投資人為用戶的停留時長買單。讓用戶更多的停留在平臺上,消費更多的時間。(純屬個人觀點,明辨之,慎思之)
再拿另外一個更直接的例子,現在自媒體盛行,多少人想要100000+,一個好的公眾號,可以根據以往文章的瀏覽量(或者粉絲量)來定價廣告/軟文等各種類型合作的價格。其實你到微播易或者易贊看看就知道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