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實例講述了Python3.5實現的羅馬數字轉換成整數功能。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問題概述:
給定一個羅馬數字 ,將羅馬數字轉換成整數。
如羅馬數字I,II,III,IV,V分別代表數字 1, 2, 3, 4, 51,2,3,4,5。
首先要來了解一下羅馬數字表示法,基本字符有 7 個:I、V、X、L、C、D、M,分別表示 1、5、10、50、100、500、1000。
在構成數字的時候,有下列規則:
1、相同的數字連寫,所表示的數等于這些數字相加得到的數,如:III = 3;
2、小的數字在大的數字的右邊,所表示的數等于這些數字相加得到的數, 如:VIII = 8;XII = 12;
3、小的數字,(限于Ⅰ、X和C)在大的數字的左邊,所表示的數等于大數減小數得到的數,如:IV = 4;IX = 9;
4、正常使用時,連寫的數字重復不得超過三次。
輸入格式
輸入一個羅馬數字字符串,其對應的數字為 s (1≤s≤3999)。
輸出格式
輸出對應的整數 s。
以下是詳細代碼:
# -*- coding:utf-8 -*-#! python3chart = {'I':1,'V':5,'X':10,'L':50,'C':100,'D':500,'M':1000}strs = input()result = 0omit = -1 # omit為需省略的字符位if strs in chart:  print(chart[strs])else:  for i in range(len(strs)): # 遍歷字符串的每一位:(0,len-1)    if i == omit: # 如果無需省略i      pass    elif i <= len(strs)-2: # 如果還沒有遍歷到最后一位:(len-1-1)      if chart[strs[i]] < chart[strs[i+1]]: # 如果前一位對應值小于后一位的        result += chart[strs[i+1]] - chart[strs[i]] # 進行減操作        omit = i+1 # 省略下一位字符      else:        result += chart[strs[i]]    else: # 遍歷到最后一位      result += chart[strs[i]]  print(result)測試運行結果:

如有更好更簡潔的想法,請留言
更多關于Python相關內容感興趣的讀者可查看本站專題:《Python數學運算技巧總結》、《Python數據結構與算法教程》、《Python函數使用技巧總結》、《Python字符串操作技巧匯總》、《Python入門與進階經典教程》及《Python文件與目錄操作技巧匯總》
希望本文所述對大家Python程序設計有所幫助。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