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
Python 中,一切皆對象。每個對象由:標識(identity)、類型(type)、value(值)組成。
1. 標識用于唯一標識對象,通常對應于對象在計算機內存地址。使用內置函數 id(obj)可返回對象 obj 的標識。 2. 類型用于表示對象存儲的“數據”的類型。類型可以限制對象的取值范圍以及可執行的操作。可以使用 type(obj)獲得對象的所屬類型。 3. 值表示對象所存儲的數據的信息。使用 print(obj)可以直接打印出值。對象的本質:一個內存塊,擁有特定的值,支持特定類型的相關操作。
引用
在 Python 中,變量也稱為對象的引用。因為變量存儲的就是對象的地址。變量通過地址引用了“對象”。
變量位于棧內存(壓棧出棧等)。
對象位于堆內存。
Python 是動態類型語言,變量不需要顯式聲明類型。根據變量引用的對象,Python 解釋器自動確定數據類型。
Python 是強類型語言,每個對象都有數據類型,只支持該類型支持的操作。

變量在使用前必須先進行初始化,也就是將變量綁定在一個對象上,格式如:變量名 = 表達式。執行過程中,解釋器先運行右邊的表達式,在堆內存中創建一個對象,然后將對象的內存地址賦給左邊的變量,如上圖所示。變量如果不初始化,會報“name is not defined”錯誤。
關于變量的賦值,常用鏈式賦值和系列解包賦值方式。鏈式賦值用于同一個對象賦值給多個變量。如x=y=123 相當于:x=123; y=123。系列數據賦值給對應相同個數的變量(個數必須保持一致),如a,b,c=4,5,6 相當于:a=4;b=5;c=6。
python中,刪除一個變量的方法是del。變量從棧內存中刪除后,其綁定的對象并沒有從堆內存中立刻刪除,對象沒有了變量引用,會被垃圾回收器回收,釋放內存,以節約內存空間。
總結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謝謝大家對武林站長站的支持。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查看下面相關鏈接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