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實例講述了Python實現簡單的文本相似度分析操作。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學習目標:
1.利用gensim包分析文檔相似度
2.使用jieba進行中文分詞
3.了解TF-IDF模型
環境:
Python 3.6.0 |Anaconda 4.3.1 (64-bit)
工具:
jupyter notebook
注:為了簡化問題,本文沒有剔除停用詞“stop-word”。實際應用中應該要剔除停用詞。
首先引入分詞API庫jieba、文本相似度庫gensim
import jiebafrom gensim import corpora,models,similarities
以下doc0-doc7是幾個最簡單的文檔,我們可以稱之為目標文檔,本文就是分析doc_test(測試文檔)與以上8個文檔的相似度。
doc0 = "我不喜歡上海"
doc1 = "上海是一個好地方"
doc2 = "北京是一個好地方"
doc3 = "上海好吃的在哪里"
doc4 = "上海好玩的在哪里"
doc5 = "上海是好地方"
doc6 = "上海路和上海人"
doc7 = "喜歡小吃"
doc_test="我喜歡上海的小吃"
分詞
首先,為了簡化操作,把目標文檔放到一個列表all_doc中。
all_doc = []all_doc.append(doc0)all_doc.append(doc1)all_doc.append(doc2)all_doc.append(doc3)all_doc.append(doc4)all_doc.append(doc5)all_doc.append(doc6)all_doc.append(doc7)
以下對目標文檔進行分詞,并且保存在列表all_doc_list中
all_doc_list = []for doc in all_doc: doc_list = [word for word in jieba.cut(doc)] all_doc_list.append(doc_list)
把分詞后形成的列表顯示出來:
print(all_doc_list)
[['我', '不', '喜歡', '上海'],
['上海', '是', '一個', '好', '地方'],
['北京', '是', '一個', '好', '地方'],
['上海', '好吃', '的', '在', '哪里'],
['上海', '好玩', '的', '在', '哪里'],
['上海', '是', '好', '地方'],
['上海', '路', '和', '上海', '人'],
['喜歡', '小吃']]
以下把測試文檔也進行分詞,并保存在列表doc_test_list中
doc_test_list = [word for word in jieba.cut(doc_test)]doc_test_list
['我', '喜歡', '上海', '的', '小吃']
制作語料庫
首先用dictionary方法獲取詞袋(bag-of-words)
dictionary = corpora.Dictionary(all_doc_list)
詞袋中用數字對所有詞進行了編號
dictionary.keys()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編號與詞之間的對應關系
dictionary.token2id
{'一個': 4,
'上海': 0,
'不': 1,
'人': 14,
'北京': 8,
'和': 15,
'哪里': 9,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