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校畢業進入公司工作已經第3個年頭了,回顧這3年的經歷,有種迷茫的感覺。在公司我主要是做零售業公司的系統維護,接觸的主要是Oracle的Database的東西。但是業務知識和oracle,都沒怎么學好。感到虛度光陰的同時,我感覺到了危機感。所以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學好iOS和Oracle Database“。為什么學iOS呢?那是因為身為一個蘋果迷,非常喜歡蘋果的產品,希望擁有自己開發的App。Oracle Database是工作中能經常接觸的,希望更上一層樓。
為了記錄自己的學習經歷,昨天在博客園里申請了博客。希望在分享學習經歷的同時,更能得到各路牛人的指點。
網上看過好多iOS的學習經驗分享,大致都都是C語言->OC->UI->App的流程。大學的時候上過C語言的課,所有我就直接從OC開始學習了。OC學習方法主要是看視頻和看書。然后自己的學習規則是敲邊能看到的每條代碼。
每段代碼都是從頭文件開始的。用C寫Hello world!的時候,頭文件是下面這么寫的。為了使用PRintf()這樣自帶的函數,頭文件的導入是必須的
#include <stdio.h>
OC中也有printf()一樣功能的函數,OC版的打印函數是NSLog(),同樣為了使用它,代碼需要導入下面頭文件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include和import的最大區別是光使用include導入自定義文件時,有可能產生重復導入同一個頭文件的情況。而在使用import的時候是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自己防止文件的內容被重復拷貝
類 :對象的描述。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和行為的對象抽象化成類,例:人(長腿男人,漂亮女人,說外星語的火星人都可以抽象成人)
對象:類的實例化。OC中要想創建對象,首先必須要有類。例:身高1.75m(特征),會做飯(行為)的男(特征)人
用Xcode創建類的時候,會出現2個文件.h文件和.m文件。
這個文件(.h)內需要定義類的名字,類的屬性和類的行為(方法)。例:
@interface Person : NSObject{ int nationality;//屬性}- (void)speek;//(返回值)方法名@end
這個文件(.m)內需要寫具體怎么實現類的方法。例:
#import "Person.h"@implementation Person- (void)speek{ NSLog(@"我會說日語");}@end
這里寫的就是speek方法的具體實現。例子里面speek方法就是打印“我會說日語”。
這回主要學習了類的創建,類和方法這些概念是C語言里沒有的。方法的聲明和定義雖然跟C語言里的函數很相似,有返回值,有函數名,但是具體的用法不同。下回繼續深入類和方法使用的學習。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