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我們的網絡營銷定義是什么?大家都認為是網絡銷售,做生意。到了互聯網泡沫時代了,這個被推翻了。網絡營銷不能替代傳統營銷這是事實。到了現在07,08年了。互聯網時代渡過了很多的事件營銷,寡頭企業,搜索廣告,廣告聯盟。回首我們渡過了很多很多。但是誰引導了中國網絡營銷又是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又為什么會中國的網絡營銷一直停留于初級階段?
早期我們被引入了簡單的有網站=有市場和客戶的概念,這個階段我們造就了ASP,網站被賣的死貴,簡單的html網站被定價的老高,企業也不懂,這東西到底為什么,僅是被互聯網這新興的事業迷戀住了。這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的企業,中企,南方互聯等很多原來的大型ASP就這么被造就了。但是我們的企業發現效果不是很明顯,大呼上當了。其實這時候是雙方的責任,因為一個不懂怎么用,一個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沒有解決如何教會企業怎么用。這時候我們不知道究竟是事實造就了ASP,還是ASP造就了網絡營銷的初級概念—網站!
到了非典時代了,地域的封鎖成就了阿里的國內市場,阿里火了,B2B的概念因此傳開了在浙江,在很多的人的心中已經傳開了。隨著不斷的改進,事件(淘寶和易趣的大戰,雅虎對阿里進行戰略融資)使得阿里的聲勢在不斷的擴大,信息在不斷的轉換。將阿里在網絡營銷的應用成功的轉化到了傳統的行業中去了。這其實才是阿里深層次的成功之處。而阿里的B2B也被大家所接受,但是其中出現了很大的爭論,因為阿里的寡頭使得阿里的品牌附加在不斷的增大,而顧客的品牌在阿里的大品牌下顯得發展緩慢,因為這些企業僅僅是對利潤感興趣,對其他的不感冒。所以出現了阿里的模版替代企業網站之爭。企業也從此忽略了很多的自己品牌附加和價值增值,處于了一個低利潤的階段,這時候網絡營銷引導上了B2B的“菜市場”道路。
但是我們發現了這樣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了,因為我們很多客戶也同樣經常反映為什么我們在阿里上的效果并不明顯?為什么知道我的人依然很少,產品的銷路始終上不去?這時候我們發現,阿里的廣告上面的確有點夸大了。鑄就一個案例,阿里也不知道是投入了多少的戰略成本。這時候搜索引擎的高用戶量和企業網站的主要流量成就了百度的世界,競價廣告,SEO等眾多概念再一次的插入了網絡營銷的家族之中了。競價的模式是一個成功的例子,是企業為了獲得信息轉化的訴求,這是一個企業在成長過程中的一次飛躍,因為企業很多發現了在高用戶量下通過競價帶來的機會要大于那些沒有競價的企業。但是有的時候百度的服務很多的時候運用的不到位與客戶的聯系和輔助不夠,這使得企業對他又愛又恨。
對于企業我們只能說是難過,難過于企業沒有網絡營銷的精髓,難過于中國的電子商務教育沒有細分來幫助我們的企業開展自己想要的市場。
其實也很難說是誰去引導網絡營銷,真的很難,因為業界的媒體對于業界的轉化夠了,對于企業的轉化還差得遠。所以網絡營銷應該進入全營銷時代,真正的去創造網絡營銷在企業實際運用中的價值。
這樣我們的企業才不會去受制于他人,真正的自己掌握自己的營銷動力。
本文作者為潤際科技(erange.com.cn)首席營運官陳曉功先生首發:潤際網絡(轉載請以連接形式保留以上版權聲明!)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