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說一下為什么要分表:
當一張的數據達到幾百萬時,你查詢一次所花的時間會變多,如果有聯合查詢的話,有可能會死在那兒了。分表的目的就在于此,減小數據庫的負擔,縮短查詢時間。日常開發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大表的情況,所謂的大表是指存儲了百萬級乃至千萬級條記錄的表。這樣的表過于龐大,導致數據庫在查詢和插入的時候耗時太長,性能低下,如果涉及聯合查詢的情況,性能會更加糟糕。分表和表分區的目的就是減少數據庫的負擔,提高數據庫的效率,通常點來講就是提高表的增刪改查效率。數據庫中的數據量不一定是可控的,在未進行分庫分表的情況下,隨著時間和業務的發展,庫中的表會越來越多,表中的數據量也會越來越大,相應地,數據操作,增刪改查的開銷也會越來越大;另外,由于無法進行分布式式部署,而一臺服務器的資源(CPU、磁盤、內存、IO等)是有限的,最終數據庫所能承載的數據量、數據處理能力都將遭遇瓶頸。
mysql執行一個sql的過程如下:
1、接收到sql;
2、把sql放到排隊隊列中;
3、執行sql;
4、返回執行結果。
在這個執行過程中最花時間在什么地方呢?第一,是排隊等待的時間,第二,sql的執行時間。其實這兩個是一回事,等待的同時,肯定有sql在執行。所以我們要縮短sql的執行時間。
mysql中有一種機制是表鎖定和行鎖定,為什么要出現這種機制,是為了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我舉個例子來說吧,如果有二個sql都要修改同一張表的同一條數據,這個時候怎么辦呢,是不是二個sql都可以同時修改這條數據呢?很顯然mysql對這種情況的處理是,一種是表鎖定(myisam存儲引擎),一個是行鎖定(innodb存儲引擎)。表鎖定表示你們都不能對這張表進行操作,必須等我對表操作完才行。行鎖定也一樣,別的sql必須等我對這條數據操作完了,才能對這條數據進行操作。如果數據太多,一次執行的時間太長,等待的時間就越長,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要分表的原因。
二、分表的方案
1、集群
1,做mysql集群,有人會問mysql集群,根分表有什么關系嗎?雖然它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分表,但是它啟到了分表的作用,做集群的意義是什么呢?為一個數據庫減輕負擔,說白了就是減少sql排隊隊列中的sql的數量,舉個例子:有10個sql請求,如果放在一個數據庫服務器的排隊隊列中,他要等很長時間,如果把這10個sql請求,分配到5個數據庫服務器的排隊隊列中,一個數據庫服務器的隊列中只有2個,這樣等待時間是不是大大的縮短了呢?這已經很明顯了。所以我把它列到了分表的范圍以內,我做過一些mysql的集群: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