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數據庫升級嗎?
2024-07-21 02:39:23
供稿:網友
“換數據庫?我們可沒想過,換一回數據庫麻煩可多了,配套設備都要隨著換,人力物力投入多,換個驅動程序就得4~5萬,總花費要好幾十萬,耗時也長,其實對企業來說安穩是最重要的,沒非凡需要還是別換。”泰康人壽負責技術的蔡總這樣回答。
“數據庫還用換嗎?選數據庫就像選老婆,沒結婚時要全面考察,下定主意后就應該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差不多就得了。”啟睿北創公司數據庫DBA小李這樣回答。
“在評估潛在的解決方案時,客戶永遠不要僅僅局限于考慮可見的軟件成本,而應該考慮長期部署和治理數據庫的真正實際實施過程中的成本。”IDC的分析家Carl Olofson這樣回答。
在信息時代,數據庫就像汽車上的輪子和飛機上的翅膀,雖然它們都很重要,但是企業在購買和升級時也不能不計算投資回報盲目進行。
怎樣比較數據庫
企業在購買或者升級數據庫時,不可避免地會進行數據庫之間的比較,那么決策者憑借什么進行決策呢?Amazon.com數據庫系統和工程部總監Matthew Swann這樣建議:“典型的比較方法是評測數據倉庫的指標和環境分析方式,企業可以看一些有限定意義的指標,諸如處理能力,執行的數據查詢量,生成的報告量以及支持的用戶等,并把它們帶入一個能夠比較不同購買方案的方程式中。”
假如企業已經運行在某個廠商以一定費用的價格提供的特定平臺上,并且目前企業已經具有支持一定數量的數據查詢、負荷、支持的用戶等領域的處理能力,那么企業就可以與其它廠商或平臺進行比較,這時,企業要著眼于數據庫的處理能力和進行價格的比較,從而看出哪個廠商的產品更有價值。”
換還是不換
數據庫對企業來說是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換必然導致其它東西隨著變,一般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一旦選擇了一個數據庫就不會輕易改變,即使在今后發現不怎么合適,也盡可能采取遷就的態度。那么到底什么情況下數據庫就非換不可了呢?一般假如出現下列情況,你的數據庫就要考慮更換了。
在企業數據庫損壞而現有數據庫又不能進行修復的情況下。
系統平臺更換比如從NT到Unix,但是數據庫不能跨平臺操作。
現有數據庫不能適應當前的需要,也就是企業對數據庫的功能需求改變了,例如要求存儲數據的類型不一樣了,比如要求存儲容量增加了或者是以前的速度不夠,滿足不了很多個線程等等。
安全性需求改變,非凡發生在金融行業。
企業在衡量數據庫是否滿足企業要求時,該重點衡量什么呢?在這點上,IBM、Oracle、Sybase、微軟等研發數據庫的廠商看法基本一致,歸納起來就是要考慮到自身系統的擴展能力是否符合企業所在行業的發展方向;現有應用系統是否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現有系統是否滿足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而且不能只考慮追求采用新技術,還要考慮新技術是否適合自身的應用環境和發展需要。
現在,大企業數據庫更新的周期一般為10年,中小型企業為6年,小企業改造數據庫需要大約半年時間,運作起來則需要一年。大多數企業表示在考慮更換或升級數據庫時會考慮數據庫的性能,比如要求大容量,穩定性好;其次是維護,要求能有比較好的圖形界面來對數據庫進行維護;最后是價格,要求越低越好,并且希望數據庫能支持越多平臺越好。而企業(非凡是金融行業)大都認為換數據庫的困難在于如何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即備份和恢復,用戶權限要分配細致等。所以數據庫廠商只要在這幾方面滿足了企業的需要,數據庫的定單也就基本拿到手了。
企業怎樣選擇
但是事實上,許多企業都是趁有了一個新的項目,而現有的數據庫滿足不了客戶的需要時,才肯更換數據庫。這樣看來對數據庫的第一次投資很重要,最開始選擇合適的數據庫以后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煩,還能節省大量資金。那么企業該如何選擇數據庫呢?最基本的標準就是:只需要進行單純數據存儲的企業可以考慮用免費的數據庫平臺,對數據庫要求高的企業建議使用性能比較好的商業數據庫及治理系統。假如選擇商業數據庫,就要重點考慮到數據庫治理系統的總擁有成本。
終生使用費用
Sybase建議企業用戶在評估潛在的解決方案時,不要僅僅局限于考慮可見的軟件成本,而應該考慮長期部署和治理數據庫的真正實際實施過程中的成本。包括軟件的許可和維護成本、治理成本(人員成本、培訓成本)及系統成本(存儲容量、系統規模和類別、內存容量、高可用性)等。而有助于控制成本的三個重要特性就是,易于治理、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和自動資源優化。
少停機
Oracle提醒企業決策者在購買數據庫時要問自己,所要購買的數據庫能達到怎樣的數據可用性,即可靠性水平怎么樣?以及停機會造成什么損失?有的公司可能只重視了產品成本以及工程實施成本,卻輕視了維護成本以及停機成本,所以企業必須搞清楚你要購買的數據庫在運行期間的性能如何。
停機時間也是投資回報的一個測量標準,假如數據庫穩定地運行,并且很少或幾乎不停機,那么企業就能看到生產力提高的直接效果。
技術支持
在技術支持和專業技術方面,幾乎所有廠商和企業都認為,假如企業和一個經驗豐富的廠商打交道,那就不必太擔憂,運行數據庫的每個企業在專門技術上都要依靠廠商,企業獨立解決所有問題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此外,一個數據庫要存能和第三方的應用軟件一起運做的能力,當然假如能與廠商為該數據庫專門設計的集成應用軟件一起工作是最好的,則不僅能提高可靠性和性能,而且還會降低成本。因此,企業假如希望在自己有的數據庫上安裝其它應用軟件以支持企業業務發展,最好考慮到這點。除了治理方面的考慮,數據庫技術方面的衡量指標也很重要。
什么企業在用
Sybase建議不同的企業要選擇不同的數據庫,企業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數,到底自己要拿數據庫做什么?比如針對電子商務的數據治理而言,數據庫中先進的xml和java功能必不可少。因此,正打算采用電子商務應用的企業應該尋求功能強大的數據庫治理系統,這種系統必須滿足上述要求,同時還能提供動態的性能和開放性來實現全面的集成特性。假如企業想要既能夠運行于小到支持移動用戶的筆記本電腦,大到支持上千用戶的Terabytes并行系統,就需要選擇那種能在不同系統中實現一致功能的數據庫服務器,使得用戶能夠做到多次使用,而不管應用系統的規模是大還是小,從而減少了用戶的投資。
可伸縮性和可用性
企業選擇的數據庫在進行大中型應用,比如試圖要集中企業所有數據時,要考察數據庫是否采用實時應用集群技術(application Clusters),沒有應用集群技術,用戶在向應用中增加更多的計算能力時,通常需要技術部門在可伸縮性和可靠性之間進行折衷,需要花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來配置數據,最終才能使應用平穩地運行。這些挑戰以及集群系統的成本和復雜性是集群技術直到現在依然保持著非凡市場地位的主要原因。借助實時應用集群,數據庫在集群系統中能夠作為一個單一的數據庫系統,而不需要把數據分離在多個計算機中,因此,假如用戶在集群系統中增加計算機,數據庫能夠自動地檢索出新的計算資源并充分利用,使用戶能夠輕易地在集群系統中增加計算能力,同時有效地改進應用的可伸縮性和可用性。通過使用應用集群技術,企業能夠從一臺低端計算機服務器開始,隨著企業對應用需求的增長而增加更多的計算機,每增加一臺服務器,企業的計算冗余也隨之增加,應用的可靠性也隨之增加,最重要的是,無論在集群系統中增加多少臺計算機服務器,都不需要對已有應用作任何修改。這種事實上無限制的可伸縮性和完全可用性使企業在不斷擴展IT系統過程中節省了成本。但同時也要注重,假如企業沒那么多訪問量,即對數據庫應用的需求是小型時,要集群技術也是種浪費。
數據緩存
通常情況下,數據庫系統都在數據緩存中執行“先進先出”的更換策略,即數據庫系統建立數據緩存的鏈表,最新使用的數據置入鏈表的高端(MRU),其它數據按使用次序放置,因此維持鏈表需要資源。這種治理策略對統一類型的應用是合適的,但假如系統運行混合負載,應用類型包括聯機事務處理和決策支持時,該治理策略就不再適應。企業要選擇那些可讓用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靈活的數據緩存更換策略的數據庫系統,使數據庫對象直接綁定數據緩存,無須頻繁更換緩存數據,節省系統開銷,提高系統性能。
商業智能
IBM認為在考察數據庫的商業智能方面,要看它是否能夠提供具有強勁聯機分析處理(OLAP)和數據挖掘技術的先進分析服務,使用戶在建立商業智能應用時無需再像過去那樣,先從數據倉庫中采集數據,然后在專門的分析服務器中進行處理,它們可以直接在數據庫中進行數據多維分析,有效地簡化了多引擎數據分析基礎架構的操作過程,從而能夠以更簡單的技術、更少的投資實現準確、及時的商業智能治理。
數據挖掘
數據倉庫的數據挖掘功能是高級的智能化功能,但是現在還沒有做得非凡好的,這也被業界普遍認為是趨勢和潮流,現在有的數據庫內嵌了數據挖掘算法,提供數據挖掘模型,使用戶能夠輕易地開發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對包括歷史信息和當前Web網站交互信息在內的所有數據進行分析,產生全面、最新和最優化的決策建議,并答應最終用戶通過Web瀏覽器訪問實時的個性化信息。數據庫具有數據挖掘功能就能大幅度地提高其核心數據治理能力,能夠支持更大的數據量、更多的用戶、更快的響應時間和更有效的數據抽取、轉換和加載(ETL)功能。
應用簡單性
微軟認為提供簡潔而不簡單的工具是數據庫應該做到的,數據庫治理員在對過期數據進行治理的問題上面臨著嚴重挑戰,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由于新工具或新用戶以不同方式對數據進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