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巨頭的合縱連橫
2024-07-21 02:38:27
供稿:網友
從今年上半年開始,軟件業界始終處于動蕩的狀態中,各大軟件巨頭紛紛采用收購、結盟等各種方式,來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增加其市場話語權。
去年,Oracle對外正式公布收購仁科公司(PeopleSoft),當時這一消息一經發布,立即在業界產生了轟動效應。雖然仁科在前幾年的業績表現并不令人滿足,但是其依然位列三大企業應用系統解決方案供給商之一。Oralce的這一收購行為在當時并不為大家所看到,業界一致認為Oralce可能不能很好的融合仁科的資源,兩家大公司的資源假如融合不好,可能會成為Oracle未來發展的一塊短板。但是Oracle的真意并不在于是否能在短時間內與仁科進行很好的融合,而在于增加其業界的影響力,以增強其影響力,來壓制另一軟件巨頭SAP。
一直以來,企業應用服務市場始終是SAP、Oracle和仁科三駕馬車領跑的,在市場占有率和方面一直是SAP穩坐市場老大之位。在Oracle收購仁科后,變成了SAP與Oracle的兩強相爭。這樣,二者的矛盾將更加對立,斗爭也更加激烈。在前段時間,SAP對外公開發表聲明稱Oracle對仁科的整合并不順利,其在核心業務上依然領先于競爭對手。姑且不論這一消息是否可靠,單從二者的這種針鋒相對的斗爭中我們就足以感覺到其競爭的激烈程度。
在今年上半年,Oracle又再次出重拳,收購了一些中小型的軟件公司,并在今年九月正式對外公布收購Siebel,這在業界引發的震動不亞于上次收購仁科時產生的轟動效應。就在Oracle頻頻大肆收購之際,SAP也沒有坐以觀望。在本月,SAP公布將同多家重要的行業合作伙伴一起,創建首個跨行業企業服務社區組織,以繼續在面向服務架構中應用業務驅動的方式方法。除成立企業服務社區組織之外,SAP還公布又有七家科技巨頭將獲得企業服務架構的授權(EnterPRise Services Architecture),這七家公司分別是Avaya、戴爾、惠普、Network Appliance、Novell 、Research In Motion以及RSA Security。企業服務架構是SAP公司為將業務驅動的方式方法應用在面向服務架構中而制定的計劃,SAP NetWeaver平臺為這一計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從SAP和Oracle近期在市場的不同表現,我們可以看出,前者目前側重于行業內標準的建立,希望成為某一標準的發起者,在業界擁有足夠的話語權,后者通過一系列的并購,盡可能的擴大其業界的影響力,希望從規模上成為絕對的老大,從而能夠左右整個市場。對于二者,究竟誰的策略更正確,更能取得預期的效果,還有待時間來證實一切。
與目前SAP做法相類似的另一個軟件業巨頭是IBM。自從去年IBM公布其PC部門由聯想收購后,近期IBM在業界的動作并不是很大。IBM雖然在表面上沒有什么動作,但在近期并非無所作為。自從其SOA概念推出以來,IBM為了推行這一新的軟件系統架構而不遺余力,在它徹底將一些虧損的部門,如PC、存儲設備等,轉讓給其他公司之后,他們徹底轉變成一個服務主導型的公司,在這種情況下,IBM為了繼續領導業界的發展潮流,必然會側重于行業標準的制定與建立,希望借此鞏固并增強其領導力。
為了適應目前的技術發展潮流,IBM近期收購了一些xml公司和博客公司,希望能夠在新的互聯網時代繼續領跑。在收購這些技術公司之后,可以說IBM為下一代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進行了充分的預備,從最早的開源軟件的推廣,到現在的網格計算、SOA概念,IBM時時刻刻都在引領整個行業的發展潮流,參與著整個行業新的標準的制定。目前,IBM的產品線從硬件到軟件都有,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產品最為全面的IT公司,非凡是在甩掉了一些虧損的部門后,輕裝上陣的IBM更有希望能在未來獲得更大的成功。
說到互聯網,我們不得不對互聯網的新貴——Google投入更多的關注。從Google成功上市以來,其發展勢頭已經遠遠超過了人們的預期,現在它已經成為IT界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進入2005年,Google的發展勢頭更為迅猛,不但繼續在北美地區鞏固其搜索市場老大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其他地方不遺余力的推廣其搜索產品。在目前,個人電腦、網絡已經足夠普及的時代,Google的成功顯得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目前,他們的產品已經遠遠拓展到傳統網絡搜索之外的各個領域,在今年相繼推出了地圖搜索、Wi-Fi搜索等多個業務產品,同時,借助其產品的影響力,Google在網絡廣告市場的份額越來越大。
對于Google,大家一致認為是下一代互聯網時代足以和微軟抗衡的公司,他們的發展勢頭足以與當年微軟的發展勢頭相比。并且,他們的發展也讓微軟感覺到了互聯網時代的“狼來了”。雖然Google手中現在握有大量的資金,但是,他們并沒有急于出手去收購一些目標公司,可以看出他們目前的發展策略還是以產品/服務的研發與推廣為主。
這一點也正是Google明智之處所在,也正是憑借其研發能力和產品的推廣,微軟已經真實的感覺到了Google的威脅。
說到軟件巨頭,最應該提及的就是微軟了。不管目前的形勢如何變化,微軟依舊是軟件業中的巨無霸。但是,在進入互聯網時代,微軟的發展步伐放慢了。比爾·蓋茨也承認他們并沒有很好的抓住互聯網發展的這一機遇,進一步拓展其影響力。非凡是在Google崛起之后,近大半年來,可以說微軟在市場上是被Google逼迫著在進行一些新產品的研發與推廣。首先,為了抗衡Google,微軟沉寂多年之后推出了其搜索產品——MSN搜索,但是,由于在搜索市場上,前有Yahoo!后有Google,MSN搜索的市場反應并不是很好,雖然在財大氣粗的微軟力挺之下,其搜索產品/服務在北美地區能夠位列前三甲,但在全球市場上,它所占的份額并不是很大。因此,為了進一步拓展其業務,借助web2.0這一新概念技術,微軟前不久正式與AOL洽談其收購事宜,希望通過收購AOL來拓展MSN搜索的影響力,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從而能夠拓展其相關的新業務,如網絡廣告等業務。
同時,在鞏固其傳統強勢產品業務之外,微軟還與RealNetware公司達成了和解協議,共同開發網絡音樂的市場,并希望借此能搭上互聯網發展的末班車。我們可以大膽的設想一下,假如真如微軟設想的那樣,暫且拋開版權問題不談,未來新音樂、電影都是通過互聯網這一主要途徑發布的話,那么微軟又一次成了這個市場的領導者,將會建立起如目前其在操作系統領域的霸主地位。
其實IT領域一直都是發展最快的領域,不論幾大巨頭如何動作,只要有新的技術出現,就有很多成功的機會,很多有所預備的小公司就會如今日Google那樣,迅速成為市場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