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控制是一個過程,它以兼容的方式對組件進行不斷的改進。如果依賴于早期版本的代碼重新編譯后可以適用于新版本,則組件的新版本與早期版本源代碼兼容。相反,如果依賴于早期版本的應用程序不用重新編譯即可適用于新版本,則組件的新版本為二進制兼容。
大多數(shù)語言根本不支持二進制兼容性,而且許多語言對促進源代碼兼容性所做甚少。實際上,某些語言所含的缺陷使得用它開發(fā)出來的組件在不斷的改進過程中,一般至少會使依賴于該組件的某些客戶端代碼失效。
例如,請看一個發(fā)布名為 base 的類的基類作者的情況。在第一個版本中,base 不包含任何 f 方法。名為 derived 的組件從 base 派生,并引入 f。此 derived 類與它所依賴的 base 類一起發(fā)布給客戶,客戶又部署到眾多客戶端和服務器。
// author a
namespace a
{
public class base // version 1
{
}
}
// author b
namespace b
{
class derived: a.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f() {
system.console.writeline("derived.f");
}
}
}
從這時起,開始產(chǎn)生版本問題。base 的作者生成了一個擁有自己的 f 方法的新版本。
// author a
namespace a
{
public class base // version 2
{
public virtual void f() { // added in version 2
system.console.writeline("base.f");
}
}
}
這個新版本的 base 在源代碼和二進制方面都應該與初始版本兼容。(如果僅添加一個新的方法就會產(chǎn)兼容性問題,則基類可能就永遠不能改進了。)不幸的是,base 中的新 f 使 derived 的 f 的含義不清。derived 是指重寫 base 的 f 嗎?這看上去不太可能,因為編譯 derived 時,base 還沒有 f!此外,如果 derived 的 f 的確是重寫了 base 的 f,則它必須遵守由 base 指定的協(xié)定(此協(xié)定在編寫 derived 時尚未指定)!在某些情況下,這是不可能的。例如,base 的 f 可能要求它的重寫始終調(diào)用基方法。derived 的 f 不可能遵守這樣的協(xié)定。
c# 通過要求開發(fā)人員明確聲明它們的意圖來解決此版本問題。在原始的代碼示例中,代碼很清楚,因為 base 甚至沒有 f。很明顯,由于不存在名為 f 的基方法,因此 derived 的 f 是一個新方法而不是對基方法的一個重寫。
如果 base 添加 f 并發(fā)布新版本,則在 derived 的二進制版本中對“derived 的 f”是什么仍很清楚:它語義上與重寫無關(guān),不應將它視為重寫。
然而,當重新編譯 derived 時,其含義仍是不清楚的:derived 的作者可能打算讓它的 f 重寫 base 的 f 或者隱藏它。由于意圖不清,編譯器生成一個警告,并在默認情況下使 derived 的 f 隱藏 base 的 f。此編譯過程造成了語義上的二義性(與重新編譯 derived 前相比較)。生成的警告提醒 derived 的作者 base 中存在 f 方法。
如果 derived 的 f 在語義上與 base 的 f 無關(guān),則 derived 的作者可以通過在 f 的聲明中使用 new 關(guān)鍵字來表示此意圖(并且有效地關(guān)閉警告)。
// author a
namespace a
{
public class base // version 2
{
public virtual void f() { // added in version 2
system.console.writeline("base.f");
}
}
}
// author b
namespace b
{
class derived: a.base // version 2a: new
{
new public virtual void f() {
system.console.writeline("derived.f");
}
}
}
另一方面,derived 的作者經(jīng)過進一步考慮,可能決定 derived 的 f 應重寫 base 的 f。可以通過使用 override 關(guān)鍵字來指定此意圖,如下所示。
// author a
namespace a
{
public class base // version 2
{
public virtual void f() { // added in version 2
system.console.writeline("base.f");
}
}
}
// author b
namespace b
{
class derived: a.base // version 2b: override
{
public override void f() {
base.f();
system.console.writeline("derived.f");
}
}
}
derived 的作者還有另一種選擇,就是更改 f 的名稱,從而徹底避免名稱沖突。盡管此更改會破壞 derived 的源代碼和二進制兼容性,但這種兼容性的重要性因方案而異。如果不向其他程序公開 derived,則更改 f 的名稱很可能是個好主意,因為這會提高程序的可讀性,就是說 f 的含義不會再有任何混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