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員,創建你的web開發資料庫, 1. 你通常怎樣用多態?
假設我有一個類,里面有一個 printstatus 方法,用于打印實例的當前狀態,我希望該類的派生類都帶有一個 printstatus 方法,并且這些方法都用于打印其實例的當前狀態。那么我會這樣表達我的愿望:
// code #01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printstatus()
{
console.writeline("public virtual void printstatus() in base");
}
}
于是我可以寫一個這樣的方法:
// code #02
public void displaystatusof(base[] bs)
{
foreach (base b in bs)
{
b.printstatus();
}
}
bs 中可能包含著不同的 base 的派生類,但我們卻可以忽略這些“個性”而使用一種統一的方式來處理某事。在 .net 2.0 中,xmlreader 的 create 有這樣一個版本:
public static xmlreader create(stream input);
你可以向 create 傳遞任何可用的“流”,例如來自文件的“流”(filestream)、來自內存的“流”(memorystream)或來自網絡的“流”(networkstream)等。雖然每一中“流”的工作細節都不同,但我們卻使用一種統一的方式來處理這些“流”。
2. 假如有人不遵守承諾...
displaystatusof 隱含著這樣一個假設:bs 中如果存在派生類的實例,那么該派生類應該重寫 printstatus,當然必須加上 override 關鍵字:
// code #03
class derived1 : base
{
public override void printstatus()
{
console.writeline("public override void printstatus() in derived1");
}
}
你可以把這看作一種承諾、約定,直到有人沉不住氣...
// code #04
class derived2 : base
{
public new void printstatus()
{
console.writeline("public new void printstatus() in derived2");
}
}
假設我們有這樣一個數組: // code #05
base[] bs = new base[]
{
new base(),
new derived1(),
new derived2()
};
把它傳遞給 displaystatusof,則輸出是:
// output #01
// public virtual void printstatus() in base
// public override void printstatus() in derived1
// public virtual void printstatus() in base
從輸出結果中很容易看出 derived2 并沒有按照我們期望的去做。但你無需驚訝,這是由于 derived2 的設計者沒有“遵守約定”的緣故。
3. new:封印咒術
new 似乎給人一種這樣的感覺,它的使用者喜歡打破別人的約定,然而,如果使用恰當,new 可以彌補基類設計者的“短見”。在 creating a data bound listview control 中,rockford lhotka 就示范了如何封印原來的 listview.columns,并使自行添加的返回 datacolumnheadercollection 的 columns 取而代之。
從 output #01 中我們可以看到,new 只是把 base.printstatus 封印起來而不是消滅掉,你可以解除封印然后進行訪問。對于 derived2 的使用者,解封的方法是把 derived2 的實例轉換成 base 類型:
// code #06
base d2 = new derived2();
d2.printstatus();
// output #02
// public virtual void printstatus() in base
而在 derived2 內部,你可以透過 base 來訪問:
// code #07
base.printstatus();
這種方法是針對實例成員的,如果被封印的成員是靜態成員的話,就要透過類名來訪問了。
4. 假如 base.printstatus 是某個接口的隱式實現...
假如 base 實現了一個 iface 接口:
// code #08
interface iface
{
void printstatus();
}
class base : iface
{
public virtual void printstatus()
{
console.writeline("public virtual void printstatus() in base");
}
}
我們只需要讓 derived2 重新實現 iface:
// code #09
class derived2 : base, iface
{
public new void printstatus()
{
console.writeline("public new void printstatus() in derived2");
}
}
derived1 保持不變。則把:
// code #10
iface[] fs = new iface[]
{
new base(),
new derived1(),
new derived2(),
}
傳遞給:
// code #11
public void displaystatusof(iface[] fs)
{
foreach (iface f in fs)
{
f.printstatus();
}
}
輸出結果是:
// output #03
// public virtual void printstatus() in base
// public override void printstatus() in derived1
// public new void printstatus() in derived2
從輸出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 derived2.printstatus 應用了 new,但卻依然參與動態綁定,這是由于 new 只能割斷 derived2.printstatus 和 base.printstatus 的聯系,而不能割斷它與 iface.printstatus 的聯系。我在 derived2 的定義中重新指定實現 iface,這將使得編譯器認為 derived2.printstatus 是 iface.printstatus 的隱式實現,于是,在動態綁定時 derived2.printstatus 就被包括進來了。
5. 誰的問題?
我必須指出,如果 base(code #01)和 derived2(code #04)同時存在的話,它們倆其中一個存在著設計上的問題。為什么這樣說呢?base 的設計者在 printstatus 上應用 virtual 說明了他希望派生類能透過重寫這一方法來參與動態綁定,即多態性;而 derived2 的設計者在 printstatus 上應用 new 則說明了他希望割斷 derived2.printstatus 和 base.printstatus 之間的聯系,這將使得 derived2.printstatus 無法參與到 base 的設計者所期望的動態綁定中。如果在 base.printstatus 上應用 virtual(即對多態性的期望)是合理的話,那么 derived2.printstatus 應該換用另外一個名字了;如果在 derived2.printstatus 上應用 new(即否決參與動態綁定)是合理的,那么 base.printstatus 應該考慮是否去掉 virtual 了,否則就會出現一些奇怪的行為,例如 output #01 的第三行輸出。
假如繼承體系中多態性行為的期望是合理的話,那么更實際的做法應該是把 base 定義成這樣:
// code #12
abstract class base
{
public abstract void printstatus();
}
而原來 base 中的實現應該下移到一個派生類中: // code #13
class derived3 : base
{
public override void printstatus()
{
console.writeline("public override void printstatus() in derived3 [originally implemented in base]");
}
}
這樣,derived2.printstatus 將使得編譯無法完成,從而迫使其設計者要么更改方法的名字,要么換用 override 修飾。這種強制使得 derived2 的設計者不得不重新考慮其設計的合理性。
假如繼承體系中多態性行為的期望不總是合理呢?例如 stream 有這樣一個方法:
public abstract long seek(long offset, seekorigin origin);
現在假設我有一個方法在處理輸入流時需要用到 stream.seek:
// code #14
public void resume(stream input, long offset)
{
//
input.seek(offset, seekorigin.begin);
//
}
當我們向 resume 傳遞一個 networkstream 的實例,resume 將會拋出一個 notsupportedexception,因為 networkstream 不支持 seek。那么這是否說明 stream 的設計有問題呢?
設想 resume 是一個下載工具進行斷點續傳的方法,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服務器都支持斷點續傳的,于是,你需要首先判斷輸入流是否支持 seek 操作,再決定如何處理輸入流:
// code #15
public void resume(stream input, long offset)
{
if (input.canseek)
{
//
input.seek(offset, seekorigin.begin);
//
}
else
{
//
}
}
如果 canseek 為 false,那就只好從頭來過了。
實際上,我們并不能保證任何 stream 的派生類都能夠支持某個(些)操作,我們甚至不能保證來自同一個派生類的所有實例都支持某個(些)操作。你可以設想有這樣一個 prioritystream,它能夠根據當前登錄賬號的權限來決定是否提供寫操作,這使得擁有足夠權限的人才能修改數據。或許 stream 的設計者已經預料到這類情況的發生,所以 canread、canseek 和 canwrite 就被加入到 stream 里了。
值得注意的是,code #07 的 derived2 可能是一個很糟糕的設計,也可能是一個很實用的設計。在本文,它是一個很糟糕的設計,如果你足夠細心,你會察覺到 derived2 的設計者希望 derived2.printstatus 繞過 base.printstatus 而直接和 iface.printstauts 進行關聯,表面上這沒什么不妥,但實質上 base.printstatus 和 iface.printstauts 在約定上是同質的,這意味著如果與 iface.printstauts 進行關聯就等于承認自己和 base.printstatus 是同質的,這樣的話,為什么不直接在 derived2 里重寫 printstatus 呢?在《基類與接口混合繼承的聲明問題》中,我示范了一個實用的設計,用 new 和接口重新實現(interface reimplementation)來糾正非預期的多態行為。
6. 最后...
當我的朋友拿著問題來找我時,我通常都不會直接給出我的答案,而是盡我的能力向他提供足夠多的可用信息,以便他能夠根據他所面臨的實際情況作出處理,畢竟,我不會比他更了解他的問題,而他也應該形成他自己的關于他的問題的思考。我希望浪子能用自己的答案回答他所提出的問題,因為只有這樣,那些知識才真正屬于他,并且我也相信本文已經提供了足夠多的可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