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Visual C#事件處理機制(1)
2024-07-21 02:22:10
供稿:網友
事件簡介:
任何進行過圖形用戶界面開發的編程人員都會知道事件的概念。當用戶在使用程序的時候,用戶必然要和程序進行一定的交互。比如當用戶點擊窗體上的一個按鈕后,程序就會產生該按鈕被點擊的事件,并通過相應的事件處理函數來響應用戶的操作。這樣用戶的直觀感覺就是程序執行了我要求的任務了。當然,事件并不一定是在和用戶交互的情況下才會產生的,系統的內部也會產生一些事件并請求處理的,比如時鐘事件就是一個很好例子。不過要介紹c#中的事件處理機制(擴展到更廣的范圍便是整個.net框架),我們首先得明白一個叫"委托"的概念。
c#中的委托:
委托,顧名思義,就是中間代理人的意思。c#中的委托允許你將一個對象中的方法傳遞給另一個能調用該方法的類的某個對象。你可以將類a中的一個方法m(被包含在某個委托中了)傳遞給一個類b,這樣類b就能調用類a中的方法m了。同時,你還可以以靜態(static)的方式或是實例(instance)的方式來傳遞該方法。所以這個概念和c++中的以函數指針為參數形式調用其他類中的方法的概念是十分類似的。
委托的概念首先是在visual j++中被提出來的,現在c#也應用了委托的概念,這也可謂是"拿來主義"吧。c#中的委托是通過繼承system.delegate中的一個類來實現的,下面是具體的步驟:
1. 聲明一個委托對象,其參數形式一定要和你想要包含的方法的參數形式一致。
2. 定義所有你要定義的方法,其參數形式和第一步中聲明的委托對象的參數形式必須相同。
3. 創建委托對象并將所希望的方法包含在該委托對象中。
4. 通過委托對象調用包含在其中的各個方法。
以下的c#代碼顯示了如何運用以上的四個步驟來實現委托機制的:
using system;
file://步驟1: 聲明一個委托對象
public delegate void mydelegate(string input);
file://步驟2::定義各個方法,其參數形式和步驟1中聲明的委托對象的必須相同
class myclass1{
public void delegatemethod1(string input){
console.writeline(
"this is delegatemethod1 and the input to the method is {0}",
input);
}
public void delegatemethod2(string input){
console.writeline(
"this is delegatemethod2 and the input to the method is {0}",
input);
}
}
file://步驟3:創建一個委托對象并將上面的方法包含其中
class myclass2{
public mydelegate createdelegate(){
myclass1 c2=new myclass1();
mydelegate d1 = new mydelegate(c2.delegatemethod1);
mydelegate d2 = new mydelegate(c2.delegatemethod2);
mydelegate d3 = d1 + d2;
return d3;
}
}
file://步驟4:通過委托對象調用包含在其中的方法
class myclass3{
public void calldelegate(mydelegate d,string input){
d(input);
}
}
class driver{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yclass2 c2 = new myclass2();
mydelegate d = c2.createdelegate();
myclass3 c3 = new myclass3();
c3.calldelegate(d,"calling the delegate");
}
}
c#中的事件處理函數:
c#中的事件處理函數是一個具有特定參數形式的委托對象,其形式如下:
public delegate void myeventhandler(object sender, myeventargs e);
其中第一個參數(sender)指明了觸發該事件的對象,第二個參數(e)包含了在事件處理函數中可以被運用的一些數據。上面的myeventargs類是從eventargs類繼承過來的,后者是一些更廣泛運用的類,如mouseeventargs類、listchangedeventargs類等的基類。對于基于gui的事件,你可以運用這些更廣泛的、已經被定義好了的類的對象來完成處理;而對于那些基于非gui的事件,你必須要從eventargs類派生出自己的類,并將所要包含的數據傳遞給委托對象。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public class myeventargs eventargs{
public string m_myeventargumentdata;
}
在事件處理函數中,你可以通過關鍵字event來引用委托對象,方法如下:
public event myeventhandler myevent;
現在,我們來創建兩個類,通過這兩個類我們可以知道c#完成事件處理的機制是如何工作的。在我們的實例中,a類將提供事件的處理函數,并在步驟3中創建委托對象同時將事件處理函數包含在其中,同上所述,事件處理函數的參數形式必須和委托對象的參數形式相一致。然后,a類將委托對象傳遞給b類。當b類中的事件被觸發后,a類中的事件處理函數就相應的被調用了。下面是示例代碼:
using system;
file://步驟1:聲明委托對象
public delegate void myhandler1(object sender,myeventargs e);
public delegate void myhandler2(object sender,myeventargs e);
file://步驟2:創建事件處理函數的方法
class a{
public const string m_id="class a";
public void onhandler1(object sender,myeventargs e){
console.writeline("i am in onhandler1 and myeventargs is {0}",
e.m_id);
}
public void onhandler2(object sender,myeventargs e){
console.writeline("i am in onhandler2 and myeventargs is {0}",
e.m_id);
}
file://步驟3:創建委托對象,并事件處理函數包含在其中同時設置好將要觸發事件的對象
public a(b b){
myhandler1 d1=new myhandler1(onhandler1);
myhandler2 d2=new myhandler2(onhandler2);
b.event1 +=d1;
b.event2 +=d2;
}
}
file://步驟4:通過委托對象(也就是觸發事件)來調用被包含的方法
class b{
public event myhandler1 event1;
public event myhandler2 event2;
public void fireevent1(myeventargs e){
if(event1 != null){
event1(this,e);
}
}
public void fireevent2(myeventargs e){
if(event2 != null){
event2(this,e);
}
}
}
public class myeventargs eventargs{
public string m_id;
}
public class driv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b b= new b();
a a= new a(b);
myeventargs e1=new myeventargs();
myeventargs e2=new myeventargs();
e1.m_id ="event args for event 1";
e2.m_id ="event args for event 2";
b.fireevent1(e1);
b.fireevent2(e2);
}
}
c#中的gui的事件處理函數:
完成gui下的事件處理函數的基本方法和上面介紹的并沒有什么多大區別,下面我們就通過上面的方法來完成一個簡單的實例程序。該實例程序的主類myform類是從form類繼承過來的。通過觀察整段代碼和相關的注解,你可以發現我們并沒有給它聲明委托對象并通過event關鍵字來引用該委托對象,那是因為gui控件早就幫我們做好了該項工作,其委托對象是system.eventhandler。然而,我們還是要為各個控件定義方法(也就是事件的處理函數)并將它們包含在創建好的委托對象(system.eventhandler)中。那樣,在用戶和程序進行交互的時候,相應的事件處理函數就會被觸發。具體代碼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