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編寫高質量的VB代碼(1)
2024-07-21 02:20:56
供稿:網友
,歡迎訪問網頁設計愛好者web開發。如何編寫高質量的vb代碼
簡介:
本文描述了如何通過一些技術手段來提高vb代碼的執行效率。這些手段可以分為兩個大的部分:編碼技術和編譯優化技術。在編碼技術中介紹了如何通過使用高效的數據類型、減少外部引用等編程手段來提高代碼執行速度,減少代碼消耗的系統資源。在編譯優化技術中介紹了如何正確地利用vb提供的編譯選項對在編譯時最后生成的可執行文件進行優化。
前言
什么是一個高效的軟件?一個高效的軟件不僅應該比實現同樣功能的軟件運行得更快,還應該消耗更少的系統資源。這篇文章匯集了作者在使用vb進行軟件開發時積累下來的一些經驗,通過一些簡單的例子來向你展示如何寫出高效的vb代碼。其中包含了一些可能對vb程序員非常有幫助的技術。在開始之前,先讓我陳清幾個概念。
讓代碼一次成型:在我接觸到的程序員中,有很多人喜歡先根據功能需求把代碼寫出來,然后在此基礎上優化代碼。最后發現為了達到優化的目的,他們不得不把代碼再重新寫一遍。所以我建議你在編寫代碼之前就需要考慮優化問題。
把握好優化的結果和需要花費的工作之間的關系:通常當完成了一段代碼,你需要檢查和修改它。在檢查代碼的過程中,也許你會發現某些循環中的代碼效率還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追求完美的程序員也許會立馬修改代碼。我的建議是,如果修改這段代碼會使程序的運行時間縮短一秒,你可以修改它。如果只能帶來10毫秒的性能改進,則不做任何改動。這是因為重寫一段代碼必定會引入新的錯誤,而調試新的代碼必定會花掉你一定的時間。程序員應該在軟件性能和開發軟件需要的工作量之間找一個平衡點,而且10毫秒對于用戶來說也是一個不能體會到的差異。
在需要使用面向對象方法的時候盡量使用它;vb提供的機制不完全支持面向對象的設計和編碼,但是vb提供了簡單的類。大多數人認為使用對象將導致代碼的效率降低。對于這一點我個人有些不同的意見;考察代碼的效率不能純粹從運行速度的角度出發,軟件占用的資源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使用類可以幫助你在整體上提升軟件的性能,這一點我會在后面的例子中詳細說明。
當你編寫vb代碼的時候,希望你能把上面幾點作為指導你編碼的原則。我把文章分為兩個部分:如何提高代碼的運行速度和編譯優化。
如何提高代碼的運行速度
下面的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提高代碼的運行速度:
1. 使用整數(integer)和長整數(long)
提高代碼運行速度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使用正確的數據類型了。也許你不相信,但是正確地選擇數據類型可以大幅度提升代碼的性能。在大多數情況下,程序員可以將single,double和currency類型的變量替換為integer或long類型的變量,因為vb處理integer和long的能力遠遠高于處理其它幾種數據類型。
在大多數情況下,程序員選擇使用single或double的原因是因為它們能夠保存小數。但是小數也可以保存在integer類型的變量中。例如程序中約定有三位小數,那么只需要將保存在integer變量中的數值除以1000就可以得到結果。根據我的經驗,使用integer和long替代single,double和currency后,代碼的運行速度可以提高將近10倍。
2. 避免使用變體
對于一個vb程序員來說,這是再明顯不過的事情了。變體類型的變量需要16個字節的空間來保存數據,而一個整數(integer)只需要2個字節。通常使用變體類型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設計的工作量和代碼量,也有的程序員圖個省事而使用它。但是如果一個軟件經過了嚴格設計和按照規范編碼的話,完全可以避免使用變體類型。
在這里順帶提一句,對于object對象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請看下面的代碼:
dim fso
set fso = new 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或
dim fso as object
set fso = new 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上面的代碼由于在申明的時候沒有指定數據類型,在賦值時將浪費內存和cpu時間。正確的代碼應該象下面這樣:
dim fso as new filesystemobject
3. 盡量避免使用屬性
在平時的代碼中,最常見的比較低效的代碼就是在可以使用變量的情況下,反復使用屬性(property),尤其是在循環中。要知道存取變量的速度是存取屬性的速度的20倍左右。下面這段代碼是很多程序員在程序中會使用到的:
dim intcon as integer
for intcon = 0 to ubound(somvar())
text1.text = text1.text & vbcrlf & somevar(intcon)
next intcon
下面這段代碼的執行速度是上面代碼的20倍。
dim intcon as integer
dim soutput as string
for intcon = 0 to ubound(somevar())
soutput = soutput & vbcrlf &
somevar(intcon)
next
text1.text = soutput
4. 盡量使用數組,避免使用集合
除非你必須使用集合(collection),否則你應該盡量使用數組。據測試,數組的存取速度可以達到集合的100倍。這個數字聽起來有點駭人聽聞,但是如果你考慮到集合是一個對象,你就會明白為什么差異會這么大。
5. 展開小的循環體
在編碼的時候,有可能遇到這種情況:一個循環體只會循環2到3次,而且循環體由幾行代碼組成。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把循環展開。原因是循環會占用額外的cpu時間。但是如果循環比較復雜,你就沒有必要這樣做了。
6. 避免使用很短的函數
和使用小的循環體相同,調用只有幾行代碼的函數也是不經濟的--調用函數所花費的時間或許比執行函數中的代碼需要更長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把函數中的代碼拷貝到原來調用函數的地方。
7. 減少對子對象的引用
在vb中,通過使用.來實現對象的引用。例如:
form1.text1.text
在上面的例子中,程序引用了兩個對象:form1和text1。利用這種方法引用效率很低。但遺憾的是,沒有辦法可以避免它。程序員唯一可以做就是使用with或者將用另一個對象保存子對象(text1)。
注釋: 使用with
with frmmain.text1
.text = "learn vb"
.alignment = 0
.tag = "its my life"
.backcolor = vbblack
.forecolor = vbwhite
end with
或者
注釋: 使用另一個對象保存子對象
dim txttextbox as textbox
set txttextbox = frmmain.text1
txttextbox.text = "learn vb"
txttextbox.alignment = 0
txttextbox.tag = "its my life"
txttextbox.backcolor = vbblack
txttextbox.forecolor = vbwhite
注意,上面提到的方法只適用于需要對一個對象的子對象進行操作的時候,下面這段代碼是不正確的:
with text1
.text = "learn vb"
.alignment = 0
.tag = "its my life"
.backcolor = vbblack
.forecolor = vbwhite
end with
很不幸的是,我們常常可以在實際的代碼中發現類似于上面的代碼。這樣做只會使代碼的執行速度更慢。原因是with塊編譯后會形成一個分枝,會增加了額外的處理工作。
8. 檢查字符串是否為空
大多數程序員在檢查字符串是否為空時會使用下面的方法:
if text1.text = "" then
注釋: 執行操作
end if
很不幸,進行字符串比較需要的處理量甚至比讀取屬性還要大。因此我建議大家使用下面的方法:
if len(text1.text) = 0 then
注釋: 執行操作
end if
9. 去除next關鍵字后的變量名
在next關鍵字后加上變量名會導致代碼的效率下降。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只是一個經驗而已。不過我想很少有程序員會這樣畫蛇添足,畢竟大多數程序員都是惜字如金的人。
注釋: 錯誤的代碼
for icount = 1 to 10
注釋: 執行操作
next icount
注釋: 正確的代碼
for icount = 1 to 10
注釋: 執行操作
next
10. 使用數組,而不是多個變量
當你有多個保存類似數據的變量時,可以考慮將他們用一個數組代替。在vb中,數組是最高效的數據結構之一。
11. 使用動態數組,而不是靜態數組
使用動態數組對代碼的執行速度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節約大量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