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命令行方式使用NUnit進行UT
2024-07-21 02:15:56
供稿:網友
 
中國最大的web開發資源網站及技術社區,
極限編程(xp)越來越進入程序員的眼球,tdd(test drived design)也越來越普及,ut(unit testing)是tdd的第一步,主要面向的是一線的開發人員,而不是項目經理、系統設計與分析人員甚至是測試人員,當然ut的一些方法也可以用于后續的測試,但從概念上來講那已經不算ut了。ut是“開發者寫的一小段代碼,用于檢驗被測代碼的一個很小的、很明確的功能是否正確”。xunit系列是專門用戶ut的框架(工具),包含了對目標代碼進行ut的類庫。nunit是xunit系列成員之一,用于對.net framework下的語言(實際上只要符合cts規范的語言nunit都支持)所寫的代碼進行ut。
ut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代碼的健壯性和提高代碼的生產效率,nunit就是以此為初衷進行設計的,所以對于使用vs.net ide開發而言,添加一下nunit.framework.dll的引用就可以直接在工程中進行單元測試,引用細節由ide本身來執行,對程序員來講是透明的。如果沒有使用vs.net等大型ide的,比如使用編輯器+sdk+命令行的方式進行編碼,或者干脆就使用emacs,這時很多事情就要手動進行了,這一過程可能有些boring,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編輯器+命令行本來生產力就不高,但確是學習的好方式(也是我喜歡的方式)。這里,如果被測試代碼和測試代碼寫在不用的源文件里,進行一次ut典型步驟如下(以c#為例并假設兩個文件分別為target.cs和test.cs):
        ·編譯被測試代碼為dll或者module:
            csc /t:library target.cs 或者 csc /t:module target.cs
        ·編譯測試文件為dll,并添加對外部庫文件nunit.framework.dll和target.dll的引用:
            csc /t:library /r:c:/progra~1/nunit2~1.2/bin/nunit.framework.dll;target.dll test.cs
            或者只添加對外部庫文件nunit.framework.dll的引用并添加target模塊:
            csc /t:library /r:c:/progra~1/nunit2~1.2/bin/nunit.framework.dll /addmodule:target.netmodule test.cs
        ·nunit命令行:
            nunit-console test.dll
            或者運行nunit gui打開test.dll,進行測試,生成測試報告。
這里假設nunit安裝在c:/program files/nunit 2.2/目錄下,并且在命令行中要使用8.3格式的文件目錄名,因為csc使用過空格來區分不同編譯參數的。并且,對nunit.framework.dll的引用是必須的,不然在測試代碼中,聲明 using nunit.framework 會報“error cs0246: the type or namespace name 'nunit' could not be found (are you missing a using directive or an assembly reference?)”的錯誤。
上述過程有點繁瑣,尤其如果代碼比較多的時候,每次更改都要進行單元測試時都要進行這幾步。把這一過程寫成一個批處理,然后每次執行這個bat文件,可以緩解一點,只是文件不同時要改寫這個批處理。
雖然把不同的類(被測試類和測試類)寫在不用源文件里是程序開發的通行的方式,但對于個人學習而言把被測試類和測試類寫在一個文件里,再運用一下編輯器(我用的ultraedit)用戶命令行工具,可以很大程度上簡化上述的編譯環節,下面以ultraedit為例來說明一下:類設計完以后,把所有的被測試類和測試類都放在同一個文件里(為使代碼脈絡清晰,可以在不用類代碼之間加插入一個分頁符,這并不影響編譯),然后點擊菜單“高級-〉工具欄配置”在命令行里輸入:
          csc /t:library /r:c:/progra~1/nunit2~1.2/bin/nunit.framework.dll %n%e
工作目錄里輸入:%p,再分別選中“保存活動文件”“輸出到列表窗口”“捕捉輸出”;然后再以同樣的方式新建一個用戶工具,其他參數都一樣,只是命令行改成:
          nunit-console %n.dll
這兩個工具可分別命名為:c#nunit聯合編譯,nunit命令行。這時高級菜單下已經多了這兩個命令,并分別有了默認的快捷鍵。ok,下面先后點擊這兩個命令,就能完成簡單的單元測試了。下面是一段簡單的源程序:
using nunit.framework;
using system;
// class to be tested.
public class target
{
    public int add(int i, int j)
    {
        return i+j;
    }
}
// class to perform testing.
[testfixture]
public class 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add()
    {
         target testobj = new target();
         assert.areequal(1, testobj.add(0, 1));
         assert.areequal(10, testobj.add(2, 7));  
         assert.areequal(10, testobj.add(2, 8));
         assert.areequal(20, testobj.add(18, 3));
    }
}
先后點擊那兩個命令后,nunit將檢測出第二斷言的失敗。
綜合上述簡單介紹了手動進行單元測試的方法,按照這種方式同樣可以添加nunit.core.dll的引用,來進行一些復雜的單元測試。還是那句話,對于自己的學習而言,編輯器+sdk+命令行是很好的寫代碼方式,能幫助了解文件之間、配件(assembly)之間等的關系,還有助于記憶類的體系結構和準確的方法屬性名,可畢竟不適于工業化生產。在用了一段時間ide之后,回歸到樸素,更能體會到編程的樂趣。這讓我想起了那句話,怎么說來著:使用emacs是程序員追求的一種精神 :-)
reference:
andrew hunt, david thomas, 單元測試之道c#版;http://www.nunit.org/csc.exe -hhttp://msdn.microsoft.com/msdnmag/issues/04/04/extremeprogramming/
roadahead, 0503, 于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