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素框的最內部分是實際的內容,直接包圍內容的是內邊距。內邊距呈現了元素的背景。內邊距的邊緣是邊框。邊框以外是外邊距,外邊距默認是透明的,因此不會遮擋其后的任何元素。
內邊距、邊框和外邊距都是可選的,默認值是零。但是,許多元素將由用戶代理樣式表設置外邊距和內邊距。可以通過將元素的 margin 和 padding 設置為零來覆蓋這些瀏覽器樣式。這可以分別進行,也可以使用通用選擇器對所有元素進行設置:
* { margin: 0; padding: 0;}在 CSS 中,width 和 height 指的是內容區域的寬度和高度。增加內邊距、邊框和外邊距不會影響內容區域的尺寸,但是會增加元素框的尺寸。
假設框的每個邊上有 10 個像素的外邊距和 5 個像素的內邊距。如果希望這個元素框達到 100 個像素,就需要將內容的寬度設置為 70 像素,請看下圖:

#box { width: 70px; margin: 10px; padding: 5px;}提示:內邊距、邊框和外邊距可以應用于一個元素的所有邊,也可以應用于單獨的邊。
提示:外邊距可以是負值,而且在很多情況下都要使用負值的外邊距。
一旦為頁面設置了恰當的 DTD,大多數瀏覽器都會按照上面的圖示來呈現內容。然而 IE 5 和 6 的呈現卻是不正確的。根據 W3C 的規范,元素內容占據的空間是由 width 屬性設置的,而內容周圍的 padding 和 border 值是另外計算的。不幸的是,IE5.X 和 6 在怪異模式中使用自己的非標準模型。這些瀏覽器的 width 屬性不是內容的寬度,而是內容、內邊距和邊框的寬度的總和。
雖然有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目前最好的解決方案是回避這個問題。也就是,不要給元素添加具有指定寬度的內邊距,而是嘗試將內邊距或外邊距添加到元素的父元素和子元素。
在 w3school,我們把 padding 和 margin 統一地稱為內邊距和外邊距。邊框內的空白是內邊距,邊框外的空白是外邊距,很容易記吧:)
外邊距合并(疊加)是一個相當簡單的概念。但是,在實踐中對網頁進行布局是,它會造成許多混淆。
簡單地說,外邊距合并指的是,當兩個垂直外邊距相遇時,它們將形成一個外邊距。合并后的外邊距的高度等于兩個發生合并的外邊距的高度中的較大者。
當一個元素出現在另一個元素上面時,第一個元素的下外邊距與第二個元素的上外邊距會發生合并。請看下圖:
當一個元素包含在另一個元素中時(假設沒有內邊距或邊框把外邊距分隔開),它們的上和/或下外邊距也會發生合并。請看下圖:
盡管看上去有些奇怪,但是外邊距甚至可以與自身發生合并。
假設有一個空元素,它有外邊距,但是沒有邊框或填充。在這種情況下,上外邊距與下外邊距就碰到了一起,它們會發生合并:
如果這個外邊距遇到另一個元素的外邊距,它還會發生合并:
這就是一系列的段落元素占用空間非常小的原因,因為它們的所有外邊距都合并到一起,形成了一個小的外邊距。
外邊距合并初看上去可能有點奇怪,但是實際上,它是有意義的。以由幾個段落組成的典型文本頁面為例。第一個段落上面的空間等于段落的上外邊距。如果沒有外邊距合并,后續所有段落之間的外邊距都將是相鄰上外邊距和下外邊距的和。這意味著段落之間的空間是頁面頂部的兩倍。如果發生外邊距合并,段落之間的上外邊距和下外邊距就合并在一起,這樣各處的距離就一致了。
注釋:只有普通文檔流中塊框的垂直外邊距才會發生外邊距合并。行內框、浮動框或絕對定位之間的外邊距不會合并。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