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css和文檔
1,元素:替換元素(img input),非替換元素(大多數span)。
2,link:rel(代表關系:stylesheet,候選樣式表:alternate stylesheet);type(text/css);media:(all(所有表現媒體, screen,print),title(配合候選使用)。
3,@import url(sheet1.css) 需在style內使用,放在其他css規則之前。
4,向后可訪問性:<style><!– 樣式 –></style>,這樣較老瀏覽器會將style忽略,能理解css的瀏覽器能正常讀取樣式表。
5,css注釋:/* */。
第2章 選擇器
1,對聲明分組時,一定要在各個聲明的最后使用分號。
2,p.warming.help {background:red;} 只匹配class包含warming和help的p元素,如果p包含warming和其他的則不能匹配。
3,實際上,瀏覽器并不檢查html中id的唯一性,但這會導致編寫dom更困難。
4,屬性選擇器:h1[class] {…}
h1[class=”] {…}完全匹配
h1[class~=”] {…}部分匹配 [class^=”]以什么開頭 [class$=”]以什么結尾 [class*=”]包含什么的所有元素
*[lang|=’en’]特定屬性選擇器,會選擇lang屬性等于en或以en-開頭的所有元素。
5,選擇子元素:h1>strong;選擇相鄰兄弟元素h1+p(h1和p有共同父元素,最終選擇p)。
6,鏈接偽類:未訪問鏈接:link,訪問過鏈接:visited(它們都是靜態的),等同于<body link=” vlink=”>。
動態偽類:焦點:focus,鼠標停留:hover,激活:active。(動態偽類可以用于任何元素)
建議偽類順序:link-visited-focus-hover-active。
選擇第一個子元素(:first-child),很容易誤解,是所有第一個子元素(在下面例子中,作為第一個子元素的元素包括第一個p,第一個li和strong及em)。
XML/HTML Code復制內容到剪貼板
<div>
<p>helooo</p>
<ul>
<li>111</li>
<li><strong>222</strong></li>
</ul>
<p>
<em>333</em>
</p>
</div>
根據語言選擇(:lang()),如*:lang(fr){color:red;} 這是將所有法語元素變成紅色。
偽元素選擇器:首字母:first-letter,用戶代理動態構成假象元素<p:first-letter>;
第一行:first-line;
之前和之后:before :after。
以上這篇css權威指南–筆記(必看)就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全部內容了,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軟件開發網。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