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 BEM 命名規范
Bem 是塊(block)、元素(element)、修飾符(modifier)的簡寫,由 Yandex 團隊提出的一種前端 CSS 命名方法論。
BEM 是一個簡單又非常有用的命名約定。讓你的前端代碼更容易閱讀和理解,更容易協作,更容易控制,更加健壯和明確,而且更加嚴密。
1.1 BEM 命名模式
BEM 命名約定的模式是:
.block {}
.block__element {}
.block--modifier {}
block 代表了更高級別的抽象或組件。
block__element 代表 .block 的后代,用于形成一個完整的 .block 的整體。
block–modifier 代表 .block 的不同狀態或不同版本。
使用兩個連字符和下劃線而不是一個,是為了讓你自己的塊可以用單個連字符來界定。如:
.sub-block__element {}
.sub-block--modifier {}1.2 BEM 命名法的好處
BEM的關鍵是,可以獲得更多的描述和更加清晰的結構,從其名字可以知道某個標記的含義。于是,通過查看 HTML 代碼中的 class 屬性,就能知道元素之間的關聯。
常規的命名法示例:
<div class="article">
<div class="body">
<button class="button-primary"></button>
<button class="button-success"></button>
</div>
</div>這種寫法從 DOM 結構和類命名上可以了解每個元素的意義,但無法明確其真實的層級關系。在 css 定義時,也必須依靠層級選擇器來限定約束作用域,以避免跨組件的樣式污染。
使用了 BEM 命名方法的示例:
<div class="article">
<div class="article__body">
<div class="tag"></div>
<button class="article__button--primary"></button>
<button class="article__button--success"></button>
</div>
</div>
通過 BEM 命名方式,模塊層級關系簡單清晰,而且 css 書寫上也不必作過多的層級選擇。
2 如何使用 BEM 命名法
2.1 什么時候應該用 BEM 格式
使用 BEM 的訣竅是,你要知道什么時候哪些東西是應該寫成 BEM 格式的。
并不是每個地方都應該使用 BEM 命名方式。當需要明確關聯性的模塊關系時,應當使用 BEM 格式。
比如只是一條公共的單獨的樣式,就沒有使用 BEM 格式的意義:
.hide {
display: none !important;
}
2.2 在 CSS 預處理器中使用 BEM 格式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