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索緒爾語言哲學等理論高度認為不需要CSS中的class屬性。
CSS的好處是:HTML元素可以在不依賴class屬性的情況下實現各種風格的樣式化,文章試圖證明class屬性是過時的,不適合于布局,不用class可以訓練我們創建更多可用,可重用的內容。
如果同一類型的兩個元素屬于出現在相同的上下文中,則它們是相似的 ,怎么辦?
索緒爾對語言作為一個系統的理解基于兩種基本關系; 范式和語段(聚合關系和組合關系):
范式
范式是是一組詞 ,具有功能相似性但在含義上有細微或根本的差異。比如“螃蟹位于龍蝦旁邊”,“位于”這個詞屬于一種替代詞的范式,還可以代指包括“休息于”和“蹲伏于”以及“站立于”,這是一種替代關系。
在英語中替換有一定的規則,動詞不能用名詞替換,就像在HTML中一樣,內聯元素(表示內聯這樣的動作動詞)不能總是用塊級元素(名詞)替換。
語段
一個語段基本上是一個由范式選擇組成的結構段。在英語中,句子,段落,章節和書籍都是語段。在HTML中,由您選擇的元素組成的代碼塊可以被視為一種語段。
每個語段都有自己的語義系統,較小的語段可以屬于較大的語段系統,就像一個段落可以屬于一個章節,
用處?
索緒爾的語言模型可以識別或寫出數TB的小說,小說,散文和戲劇,不必發明新詞或重新定義舊詞。如果這個模型對于諸如英語之類的自然語言來說已經足夠好了,那么它對于諸如HTML之類的簡單元語言來說已經足夠好了。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詞會被創造出來,就像HTML規范中慢慢引入新元素一樣,但這是通過仔細的審議和共識來完成的。class沒有這樣的授權過程。
索緒爾模型為我們提供了足夠的優雅和發明空間,并禁止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通過根據它們的內容和位置what and where來構造元素的樣式從而組成我們文檔,那么現在誤導或混淆用戶就變得極其困難,我們所做的只是使用CSS來顯示頁面的固有結構。
語境的重要性
從符號學的角度來看,也許兩個相似的事物之間唯一真正的區別在于它們的背景:它們被發現的環境。英國本土人和法國本地人在基因上相似但在文化上有所不同。他們的國籍背景使他們以許多值得注意的方式不相同。
下面這段Html/CSS:
| <font><i>// HTML:</i></font><font><article> <h1 <b>class</b>=</font><font>"main-title"</font><font>>Article Title</h1> <aside> <h1 <b>class</b>=</font><font>"main-title"</font><font>>Aside Title</h1> </aside></article></font><font><i>// CSS:</i></font><font>.main-title { font-size:30px;}</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