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開發中,經常會使用到 下拉箭頭

,右側箭頭

這樣的箭頭。 一般用css來實現:
| { display: inline-block; margin: 72px; border-top: 24px solid; border-right: 24px solid; width: 120px; height: 120px; transform: rotate(45deg); } | 
因為這是利用div的border-top, border-right,然后通過旋轉div來實現的。
任意角度的箭頭
這里有個問題: 假如需要一個角度為120度的箭頭怎么辦呢? 由于border-top, border-right一直是90度, 所以僅僅通過旋轉不行。 我們可以先把div 旋轉45度, 讓它成為一個 菱形 然后再伸縮,達到任意的角度, 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個 任意角度的箭頭。由于用到了旋轉和伸縮兩種變換,所以需要使用 transform: matrix(a,b,c,d,e,f) 這個變換矩陣。 這里的6個變量組成了一個3介的變換矩陣
平移矩陣
v(x, y) 沿著x軸平移tx, 沿著y軸平移ty。 則有:
x' = x + tx
y' = y + ty
所以平移矩陣:
v(x, y) 點繞原點旋轉θ到v'(x', y')

則有:
x = r * cos(ϕ )
y = r * sin(ϕ )x' = r * cos(θ + ϕ) = r * cos(θ) * cos(ϕ) - r * sin(θ) * sin(ϕ ) // 余弦公式
y' = r * sin(θ + ϕ) = r * sin(θ) * cos(ϕ) + r * cos(θ) * sin(ϕ ) // 正弦公式
所以:
x' = x * cos(θ) - y * sin(θ)
y' = x * sin(θ) + y * cos(θ)
所以旋轉矩陣:
假設x軸,y軸的伸縮率分別是kx, ky。 則有:
x' = x * kx
y' = y * ky
所以:
如果是對p(x, y)先平移(變換矩陣A), 然后旋轉(變換矩陣B), 然后伸縮(變換矩陣C)呢?
p' =C(B(Ap)) ==> p' = (CBA)p //矩陣乘法結合率
現在任意角度o的箭頭就很簡單了:
先把div旋轉45度 成為 菱形, 變換為 M1 伸縮x軸, y軸 :
| x' = size * cos(o/2) = x * √2 * cos(o/2)y' = size * sin(o/2) = y * √2 * sin(o/2)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