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平板這樣的設備正在變得越來越大,而原本龐大的PC卻變得越來越便攜。在2012年底,推出NUC這樣的比Mac迷你電腦以后,英特爾又于2014年中提出了類似U盤的迷你PC參考設計,并將這種設計命名為ComputeStick。
我今天體驗的便是一款這樣的產品,由華碩生產的ComputeStick,華碩口袋電腦QM1。
PC中的霍比特
這款計算棒,外形很像U盤,不過體積比一般的U盤還是要大上不少,和一些上網卡的尺寸相似,為111×38×9.8mm,重38克。當然,在龐然大物頻出的計算機界,它算是一個很mini的存在。
體積雖然不大,華碩口袋電腦QM1機身上接口有不少:1個microUSB接口、1個標準USB 2.0接口、1個microSD卡槽(最大支持64 GB擴展)、以及一個HDMI插頭。另外機身兩側有兩個通風孔,以保證散熱。在ASUS Logo一面還有一個電源指示燈,以顯示該機的開關機情況。
五臟俱全的麻雀
看完外在,品內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用來形容QM1很貼切。其主要配置為:
•英特爾AtomZ3735F處理器
•集成IntelHDGraphics核芯顯卡
•2GB DDR3 RAM
•32GB eMMC ROM
•Wi-Fi802.11b/g/n
•藍牙4.0
•預裝Windows 8.1,并可升級為Windows10
這個配置看起來有點眼熟,和一些常見的平價Win平板相似。性能的絕對值不算特別高,但體驗還得在實際使用后得出。
小馬能拉多大車?
由于這款口袋電腦的HDMI接口不支持供電,其電量由上文提到的microUSB接口供給。和手機、平板等相似,可使用5V/2A規格的充電器進行供電。
在這款口袋電腦的實際使用中,我與之搭配的是華碩一款1080P顯示器。而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用QM1接電視,帶來與常規電腦本身更為不同的體驗。
通過HDMI接口與顯示器相接,連上電源,按下電源鍵,帶指示燈亮起,就可以把它當成電腦來使用了。
因為預裝了Win8.1系統,所以進入的是很熟悉的系統界面,預裝軟件不多(32GB eMMC想裝多也不行…..)。
不過,我正式使用時,其體驗整體只能說是中規中矩?;蛟S是因為1080P屏幕的渲染壓力大,再加上2GB RAM,流暢性表現較為一般。
其主要表現在:
上網,尤其是使用Chrome瀏覽器來上網,網頁加載的時間偏長。打開新浪微博和我司主站網頁,內存占用直接就飆到了70%。
看視頻,使用QM1來播放高碼率的1080P視頻,會出現聲畫不同、影片后半部分掉幀嚴重的情況?!禘VA新劇場版:破》中三個EVA一起快速奔跑迎擊使徒的橋段中,初號機的那段精彩的如2004年的劉翔般跨欄表現變得像2012年受了傷的劉翔。
玩游戲,這里的游戲為《瘟疫公司》這種休閑類游戲。加載游戲界面的等待時間比較長,在進入到游戲畫面以后,游戲能較為順暢進行,但在遇到畫面內元素過多的情況時,掉幀卡頓也是在所難免的。
輕度辦公,用wps打開10MB的文檔。同樣也遇到加載時間偏長的問題,并且由于該文檔包含的照片較多,屢次出現假死的現象。不過在照片完全加載好后,用QM1來處理文檔還是很流暢的。不過日常用來處理一些比較輕量化的
另外,在玩了10分鐘游戲并看了20分鐘1080P(幻)電(燈)影(片)以后,QM1的溫度有了可明顯感知的提高。
寫在最后作為一臺PC,華碩口袋電腦QM1屬于優缺點都十分突出的產品:足夠袖珍迷你的體積,這一點或許在某些特定時候能起到大作用;但也正是因為其體積,QM1也舍棄了很多東西,尤其是性能。性能和體積的矛盾在QM1上變得越發激烈。當然如果顯示屏的分辨率低一些,性能這個問題則可能會相對緩解。
如果以看待初代產品的眼光來審視,QM1的完成度還是不錯的,如果華碩能后續推出4GB RAM+64GB ROM的版本,那么那款口袋電腦能更擔得起“U盤中最智能的,電腦中最小巧的”這樣的稱號。
更多細節: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