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三年前接觸了HTC Radar后,我對Windows Phone的熱愛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并在隨后沒多久入手了我的第一部Windows Phone:Lumia 800。這是我入手的第一部諾基亞手機,在此之前我一直是索尼愛立信的用戶,包括我入手的第一部Android手機也是索尼愛立信的Xperia X10 mini PRo,當然嚴格來講我喜歡的是SONY而不是愛立信。
后來聽說索尼愛立信會推出Windows Phone設備,我便開始了漫長的等待,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索尼愛立信后來變成了SONY,VAIO也被出售,心想是不是我的信仰該充值了,于是我先后入手VAIO Pro 13以及SONYα7支持大法,沒多久后卻聽到索尼將出售手機業務的傳聞。
總之,這一切都不重要了,因為作為微軟生態忠實用戶的我,微軟Lumia已經成為未來入手Windows Phone的首選。從一開始,我選擇Windows Phone就不是因為諾基亞,但是在先后把玩了一系列Lumia設備后,依然還是要對諾基亞在硬件技術方面敬以最高的崇敬之意,這幾年,諾基亞確實引領著手機在硬件方面的創新,弧形屏、PureView、超靈敏觸控等等。
當初毫不猶豫入手Lumia 800便是因為深度體驗過N9,其工業設計一改我之前對于諾基亞手機的印象,找到了索尼那種美型的味道。時至今日,我的桌面依然放著這部Lumia 800。
Lumia 800搭載的是代號Mango的Windows Phone 7.5操作系統,屬于第二代Windows Phone,那時的二代機還包括文章最前面提到的HTC Radar,Omnia W等等。也是從這一代開始,Windows Phone有了后臺多任務機制,有了中文輸入法。我依稀記得在Windows Phone沒有進入中國大陸前,應用商店下載頻繁出現大姨媽,要么等待恢復,要么掛代理,甚至還有熱心網友推出“護舒寶”的桌面軟件,解決大姨媽問題。
到了2012年初,諾基亞在中國大陸發售Lumia 800,這一舉動使得中文應用增長得非常迅速,諸多應用開發商相繼推出了Windows Phone版。可惜的是后來Windows Phone 7.8事件傷了眾多支持者的心,加上iOS和Android發展迅猛,Windows Phone諸多殘缺和緩慢的進展在當時讓人倍感無奈。
于是我發覺,這種見證著一個生態的成長是特別有意思的。你忍受著那種不足,見證著它的進步,這樣的一個過程讓很多人忍受不了而選擇遠離,但也有像我一樣依然駐足其中。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不同用戶對于智能手機的需求點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我自己,我多次在Windows Phone體驗文中提到為什么我會選擇Windows Phone,不外乎是這個系統已經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習慣。
說起來,當初之所以關注Windows Phone平臺除了因為看到索尼愛立信會推出Windows Phone外,還有一個原因是Android的卡頓在當時實在讓人難以接受,而我天生就對流暢性很敏感,包括玩游戲的時候也對幀數很敏感,基本上低于30幀的游戲除非實在是好玩得不得了,否則我碰都不想碰。另外一個原因是Xbox Live服務,我玩了20年主機游戲,我始終希望在手機上也能夠得到相似的體驗,雖然直到今天依然沒有一款手機游戲讓我獲得過。
去年有一段時間背包里經常放著三部手機,一部是Android,一部是Windows Phone,還有一部是iphone 5s。經過Android大屏的洗禮,iPhone 5s過小的屏幕使得它更多的時間是待在背包里面,派上用場也僅僅只是拍照或發布會直播時,畢竟不得不承認iPhone用來做微博直播確實是最靠譜的選擇,拍照穩定,微博客戶端體驗好。
而通常裝在口袋里的不是某部Lumia就是某部Android。這一年主力的Lumia設備也變了幾次,年初時經常用的是Lumia 1020,后來有一段時間特別鐘愛金屬質感且輕薄便攜的Lumia 925,就放下了Lumia 1020。下半年Lumia 930國行到來了,所以直到現在我的主力機依然還是Lumia 930。
嚴格來講,其實無論是什么樣的平臺都可以充當我的主力機,因為如今的我對于手機的依賴性越來越低,除了通訊,移動辦公外,應用最經常使用的是微信、QQ、微博等,除此之外其它應用的使用頻率都不是很高,再加上我還有一部Android備用機,用以彌補Windows Phone平臺生態的問題。
所以,堅持Windows Phone其實也有很大的原因是我有一個備選來讓我的選擇更加完美,如果只有一部Windows Phone,那么恐怕在某些時候我會顯得很尷尬,因為時至今日淘系仍然對于微軟生態相當冷漠,沒錯,說的就是支付寶錢包,體驗不是說差,而是缺失功能,特別是當面付和掃一掃、付款碼。
而像微信,QQ,Windows Phone平臺這兩大應用的表現還是比較讓我滿意,不止夠用,而是某些體驗在我看來甚至比用Android版還舒服。并且還有一點很重要,Windows Phone原生的輸入法那種令人感覺“回不去”的體驗結合這些通訊應用也使得聊天過程中更加愉悅。
特別是在完成某部Android手機的體驗撰寫后,這種愉悅之情會更明顯。因為我撰寫Android手機體驗是必須將其作為主力機而臨時放下Windows Phone,所以通常在一周或一個月的體驗結束后重新拾起Windows Phone,再度感受那種敲打鍵盤淋漓盡致的體驗時,總會擁有一種無比親切的踏實感,這是任何手機的輸入法都給予不了的。
至少在我的用戶習慣里面,我堅持使用Windows Phone有極大原因便是它的輸入效率相當出眾,這使得我在微信、QQ聊天時更有輸入的欲望,如果打開一個輸入法沒有輸入欲望,我覺得這便是失選擇敗的。在Android上,我使用百度輸入法其實也能獲得相似的體驗,但是始終無法帶來淋漓盡致的輸入體驗。
這種淋漓盡致的輸入體驗,給人的感覺不只是很強的輸入欲望,還有一種停不下來的感受,而這些都是這幾年長期使用Windows Phone平臺后所擁有的“回不去”的體驗。除此之外,還包括了一系列微軟服務,包括OneDrive,它現在是我不可或缺的云服務,我有不少文檔和常用文件都放在OneDrive。再其次是Office與OneNote,不得不說這幾年真的是讓我在移動辦公方面輕松了不少。
只是,美好的體驗畢竟是有限的,這三年來用Windows Phone有著諸多讓人抓狂的體驗,比如屏幕旋轉鎖定,這個功能直到Windows Phone 8 GDR3才實現,而在沒有這項特性前,我在WP7.5時代的解決方式是解鎖手機安裝一個可以鎖定重力感應的應用,后來到了WP8該應用失效了,從此睡覺前再也不能側躺玩手機了。這里要特別感謝微軟,脖子從此再也不酸痛了。
“呵呵。”
其次是音量分離、通知中心這種最基本的功能,全部都是最近一年才實現,可想而知Windows Phone用戶是有多么不易,因為這些功能早在Android 2.x時代就已經有了。去看看國內外的用戶心聲,絕大多數都在抱怨這些問題。
這和iPhone用戶抱怨沒有九宮格輸入法,不能安裝第三方輸入法一樣的道理。
“什么時候才能有音量分離?我聽完音樂后鈴聲就聽不到了。”
“手機突然間震動了一下,但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
“等到Windows Phone 8吧,肯定會有的。”
“再等等吧,Windows Phone 8 GDR3已經確定會有了。”
整個Windows Phone平臺的開發環境也不盡理想,Windows Phone 8.1之前諸多開發接口限制讓應用的體驗不理想,包括我們在開發客戶端時,都不得不放棄使用IE控件,因為流暢性簡直讓人一夜回到Android 2.x,最終就是迫使我們只能針對文章閱讀頁面做出大量本地優化,換來了流暢性卻使得排版方面和網頁端不一致,閱讀體驗確實不如iPhone與Android版來得出色。
Windows Phone 8.1后開發環境迎來巨變,這一方面才得到了明顯改變。假如當初我們開發客戶端時就擁有如此好的開發環境,也不至于那么費勁。也是從這一個階段開始,Windows Phone邁入了全新的時代,越來越多應用的體驗明顯得到提升,同時多虧通用應用的誕生,許多原本只有Windows 8的應用也很快速地推出了WP8.1版。還有一些應用也開始轉變成通用應用架構,騰訊的QQ便是國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什么時候有Instagram?”
“希望能夠推出Windows Phone版。”
“哇擦,有Windows Phone版,良心企業!”
“Windows Phone版求更新!”
當然這些看似美好的轉變,實際上對于開發者來講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因為要重構大部分代碼才能將WP8版過渡到體驗更好的WP8.1版。這是因為WP8.1的應用已經和Windows RT共享了大量API,包括安裝包格式也從.XAP變成了.APPX。
現在對于Windows Phone來講,缺的不再是應用,而是應用質量,在新功能的開發上,Windows Phone獲得的優先級并不高,不能做到和其它平臺同步。舉個例子,微信最近才推出了帶有小視頻的6.0版,微博最近才發布3.6.0版,把用了好幾年的UI做了一輪大改。而游戲這塊倒是很特殊,發展非常迅速,只是我完全不關心手機游戲所以也不打算聊這方面。
無論如何,對于用戶來講我們所看到的是Windows Phone平臺正在變得越來越美好,從最開始的不成熟,再到如今Windows10變成了一個Windows的架構。而這三年來,使用Windows Phone感觸最深的也從最開始被某些體驗細節所吸引,變成了一種樂趣和習慣。正如我在Lumia 930體驗文結尾所說過的:
當你放下對Windows Phone的偏見你自然會發現,這是一個完全不同于Android和iOS的世界,有不少美好讓你駐足,也有不少缺陷讓你抓狂,但從2011年開始見證著Windows Phone平臺一點點成長,這么一個歷程確實充滿感慨,也充滿樂趣。
搞機世界,不正是應該如此嗎?
我相信人對設備是有情感的,無論是哪一個生態哪一個品牌哪一個行業。不同的領域總能找到一個自己傾心的品牌,并熱衷于他們的產品。好比如我喜歡任天堂的游戲,我早早就入手了Wii U和3DS,沒有入手PS4和XBOX One。而筆電和相機我則選擇了索尼,因為產品確實好。手機則堅持Windows Phone,因為它已經變成一種習慣。
Windows 10就要來了,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但不是Windows Phone的全新開始,而是Windows。我們只需要一個Windows,一致的體驗,同一個商店,手機與桌面、平板的無縫體驗,微軟最終能不能做好,應用質量能否得到改善,OEM和開發商的熱情是否能夠獲得改變,這一切仍然是未知數。
正因為未知,或許才多了一分樂趣,正因為殘缺,你才有著這樣那樣的期待。
后記:就在完成了這篇簡短的分享文之后,一覺醒來發現Windows 10 for Phone已經開始推送,雖然旗艦設備并未第一時間推送,但相信很快就會到來,等了這么多年,再等等多幾天半個月也不算什么,畢竟這是第一個面向公眾的半成品,而非正式版。嗯,其實我已經把Lumia 830從國行版刷成港版,一番折騰總算用上Windows 10手機版。
“iPhone,等了好幾年才迎來第三方輸入法的支持,以及更加開放的環境;”
“Android,等了好幾年才告別了卡頓;”
“Windows Phone,也是等了好幾年才迎來一個Windows的架構。”
即便我們沒有第三方輸入法,即便卡頓一直伴隨著我們,即便系統和生態是殘缺的體驗,我們始終還是在堅持用著。如果我們連堅持用下去的心都沒有,那么又何必苦苦堅持呢?
縱觀智能手機,我們有著那么多的選擇,不喜歡這個可以換那個,不喜歡那個可以換另一個。只要喜歡,那便是好,不喜歡,我們就放棄,無論是iPhone還是Android或是Windows Phone,最重要的還是要跟隨著我們的內心去選擇,沒必要去跟隨大眾的選擇而盲目做出自己的選擇。
設備,是服務于人;人,不應該被品牌和設備所束縛。別人眼中再差的選擇,自己喜歡便是好的選擇;別人眼中再好的選擇,始終是別人的選擇。
所以,這三年多來,我的主力機依然堅持選擇Windows Phone,不為別的,自己喜歡便是好。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