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雖說「由于有心懷不軌的人在,一定要注意安全問題」。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如果互聯網自己就考慮好安全問題的話,那么用戶就不用再擔心安全問題了」。
雖然經常有人這樣說「與遠程機器通信的時候,避免使用明碼傳輸數據的telnet,而是使用加密傳輸數據的SSH」,但也有人認為,通信本身這種容易被竊聽的機制才是問題所在。
這得從互聯網誕生的秘密說起了。互聯網的前身被稱為「ARPANET」,是以美國國防部為中心研究的,用于軍事上的通信網絡。
這個網絡僅僅是以研究為目的,非常有限的一些人在使用,本來就不存在「cracker」這樣的人。
甚至,在互聯網逐漸發達的1980年代,用戶也僅限于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用戶中仍然沒有「壞人」(當然,可能還是有一些例外)。
互聯網向一般用戶普及也就是這10幾年的事(這篇文章比較老,所以說只有10幾年)。
互聯網向一般用戶開放之后,各式各樣的人都來使用,也出現了利用它做壞事的人。
從開始開發ARPANET的1969年到今天將近30年(這篇文章比較老,大概是1999年前的)的時間里,互聯網已經進化到誰都可以使用的地步。這是當時開發互聯網時完全沒有想到的。
也就是說,互聯網誕生和早期階段,是在「不會被惡意使用的環境下開發的」。
話雖如此,但越是方便使用,惡意使用的人就越多,這就是所謂宿命中的因果關系。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