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蘋果宣布Apple Pay支付業務時,大部分媒體及評論都宣告“錢包已死”,似乎移動近場支付業務終于會隨著iphone 6/Plus巨大的影響力發展起來。事實上,谷歌早已推出基于NFC的移動錢包業務,只是一直未能發展起來。不過,2015年美國政府將出臺一項新的政策,要求零售商全面配備觸碰支付終端,或許這意味著移動錢包服務有望逐漸普及。
那么問題來了,蘋果支付和谷歌錢包誰的體驗更好、誰又是更安全的呢?國外科技媒體的編輯最近在紐約市親身測試了兩種支付服務,并進行了對比,一起來看看他的實際感受是怎樣的。
1. 前期設置的易用性
顯然,前期設置的易用性對于移動錢包的體驗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過于復雜,則會嚇跑一些潛在的用戶。在這方面,Apple Pay更加方便一些,只需打開Passbook應用,設置Touch ID,并添加新的銀行卡即可,過程中需要輸入卡片真實性能、卡號、信用卡有效期及安全碼,與大部分互聯網支付工具的設置過程相似,難度不大。
至于谷歌錢包,稍微有些復雜和侵入性,考慮到谷歌幾次大修錢包應用,也是可以理解的。進入谷歌錢包,你首先需要設置Pin及驗證賬戶,包括姓名、地址、出生日期及有效證件后四位,才能進入銀行卡設置階段。另外,測試銀行賬戶可用性需要花費1美元和3天時間,還需要同意一些條款。
當然,谷歌錢包的優勢在于可以支持任何銀行卡系統,而Apple Pay僅支持一些特定銀行的卡片,即便它們支持通用的VISA或萬事達標準。不過,蘋果也向用戶保證將盡快支持通用的銀行卡標準。
獲勝者:蘋果
2. 現實中的支付體驗
要想使用兩種手機錢包業務,首先需要找到支持的商店。目前,Apple Pay在美國一些發達城市的進展非常迅速,比如麥當勞、梅西百貨及一些大超市等。支付體驗是非常簡單易用的,甚至不需要解鎖iPhone 6/Plus,只需將其靠近NFC支付終端,支付頁面便會跳出,將手指放在Touch ID上就可完成扣款了。
相對來說,谷歌錢包的體驗就沒有那么順利了。首先你需要喚醒手機,甚至打開錢包應用來保持一切進行正常處理,時間偏長,另外還有可能需要在NFC支付終端上點選“信用卡”類別(如果NFC終端沒有谷歌錢包選項的話),才能完成支付。
顯然,Apple Pay極為方便的支付體驗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相比之下谷歌錢包就顯得繁瑣而又不穩定,這是谷歌需要改進的部分。
獲勝者:蘋果
3. 安全性
由于蘋果iCloud近期的照片泄露事件,顯然很多用戶對蘋果設備及服務的安全性會產生一些懷疑。不過,蘋果保證Apple Pay并不會存儲用戶卡號、也不會與商家共享,所以除非別人盜用你的指紋,Apple Pay還是相對安全的。
谷歌錢包方面,使用了多重結構系統來保證你的賬戶安全,比如設置時需要輸入確切的個人及有效證件信息,SSL加密技術,并且會記錄你的購物行為,通過地理位置進行禁用等措施。
但從理論上來說,如果小偷偷去了你的Android手機并成功破解密碼,那么谷歌錢包仍是具有一定風險的,畢竟它沒有集成指紋驗證這一特性。
獲勝者:蘋果
總結
總得來說,至少在目前階段,Apple Pay是你真正會想要嘗試的手機錢包服務,不論是在設置易用性、實際支付體驗還是安全性方面,都具有優勢。唯一的障礙是蘋果需要加大與銀行、零售商的合作,并找出一種有效的方式使其登陸全球市場。至于谷歌錢包,Android用戶本身并沒有太多選擇,但其現階段體驗仍然很難讓人接近。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