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只有電腦才會中病毒,隨著iphone、Android等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其功能的日益強大,病毒也如影隨形,成為手機用戶的心頭大患。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新近發布的《2011年中國互聯網網絡安全態勢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約712萬部智能手機感染病毒,病毒數量較 2010年增長了兩倍多。在我們身邊,不少人的手機正在遭受病毒的侵襲,給自己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有的還帶來了經濟上的損失。
典型案例
1、彩信成手機“連環殺手”
“我以前只知道電腦會中病毒,沒想到現在手機也中招了。”市民蘇亞楠說,清明節前夕,她收到表姐發來的一條彩信,里面有一個網址鏈接。像往常收到親戚、朋友的問候信息一樣,她隨手就點開了,這一點卻惹來了大麻煩。蘇亞楠回憶說,自從打開這條彩信后,怪事就發生了:彩信自動將內容轉發到她手機存儲的所有聯系人號碼上。起初她不知道,直到朋友發來短信問:“怎么重復給我發信息?”她檢查自己的手機,才發現手機正處在發送信息的狀態。蘇亞楠趕緊取消發送,不過手機就像著了魔一樣,她一邊取消,手機卻一邊顯示還在不斷地發送信息。
“我手機里存的聯系人電話有170多個,如果按照一條彩信0.3元的標準來計算,一下子就花了50多元。”蘇亞楠說,而且這條彩信會不定期發作,不斷重復發送信息。“我現在都有手機信息恐懼癥了,拿著這款3G智能手機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不知道怎么才能控制住動不動就幾十元的費用。最可怕的是,收到我彩信的人只要打開看,手機也會中毒,它簡直成‘連環殺手’了。”
2、一個軟件弄癱一部手機
半個月前,在中聯重科工作的小楊買了一款HTC智能手機。新機到手,小伙子愛不釋手。出于好奇,他開始在各大網站下載手機應用軟件,晚上閑著的時候就一個個打開研究。然而兩天前,小楊剛打開一款新軟件,手機突然自動關機,之后就是頻繁地自動關機。買了才半個月的手機就出故障,是不是假冒產品?他氣沖沖地拿著手機找到經銷商質問。
經銷商了解情況后,給出的解釋是:小楊下載軟件時手機感染了病毒。“許多智能手機用戶喜歡從應用商店或手機論壇上下載應用軟件,一些惡意軟件往往偽裝成熱門應用軟件,誘騙手機用戶下載,如吸費蝙蝠、變臉等多個偽裝成小游戲、照片處理等應用的新型手機病毒;一些諸如百吉歷、安卓優化大師、迅雷看看、植物大戰僵尸、三國殺、傲游瀏覽器等應用軟件也被病毒惡意篡改。此類軟件甚至具有攔截運營商扣費提示短信的功能,用戶一旦下載了這樣的軟件,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扣費。最為嚴重的是,病毒可能將手機SIM卡和機芯損壞,造成更大的損失。”專家介紹說。
3、手機銀行頻頻遭竊
在長沙一家IT公司工作的張遠平時喜歡通過手機銀行管理自己的個人資產。不久前,他通過互聯網下載了一款某國有銀行手機網銀支付客戶端,但在登錄使用幾天后發現再也無法登錄,手機銀行一再提示密碼錯誤。張遠趕到銀行營業廳進行查詢,發現密碼已被更改。他說,幸虧那個賬號平時只是用來網購一些小東西,錢不多。
家住四方坪的黃筠向記者反映,今年春節期間她收到內容為“新春送豪禮,搶iPhone4S”的短信,邀請其參加抽獎。她用手機瀏覽了短信附帶的網站,且“幸運”地抽中了頭等獎,但該網站提醒她在領獎前要繳納手續費,并要求在網站中輸入自己的手機銀行賬號、密碼。幸運的是,黃筠沒有按對方的“提醒”來辦。
記者調查 三成手機故障由病毒引起
用iPhone 4S手機登錄一家團購網站,手機里存儲的團購信息莫名其妙地被推送到朋友手機上,這是張敏遇到的尷尬。譚志剛更是經歷了一次“奇遇”:他手機號碼處于欠費停機狀態時,其QQ頭像顯示為手機登錄狀態,并在不斷地給好友欄里的人發送“用手機撥打12590642xxxx就有機會獲得200元話費”之類的信息。
記者走訪了長沙市內的諾基亞手機維修點、HTC手機維修點、三星手機維修點、蘋果手機維修點,這些維修點的工作人員均表示,現在每天都接到手機中毒案例,送來維修的手機故障中約三成是感染病毒引起的,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智能手機成為病毒的最大受害者。
眾所周知,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有諾基亞的Symbian 、微軟的Windows Mobile、谷歌的Android、蘋果的iPhone iOS等,這些系統都有被病毒攻擊的潛在可能性。但是,蘋果iOS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沒有“越獄” 的iPhone手機想要安裝軟件只能通過官方的App Store。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越獄”的iPhone手機中毒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以開放性著稱的谷歌Android系統則完全不同,谷歌不僅沒有限制 Android系統的程序安裝,就連短信內容收發、聯系人讀取這樣的重要權限都開放給了用戶,對于已經Root(取得管理員權限,與iOS的越獄類似)過的Android手機來說,安全問題也更加令人擔憂。
部門舉措 手機病毒治理專項行動展開
不過,絕大多數手機用戶對“手機中毒”并不十分了解。記者采訪了19位手機用戶,除了因手機感染病毒而對其深惡痛絕的6人之外,其余13位用戶中僅4人表示,會使用安裝在自己智能手機上的安全軟件;其他人則認為,在沒有安全防護軟件的狀況下,用手機上網也很安全或比電腦安全。“手機也可以是個藏污納垢的場所,不要等狼來了再去補羊圈。”李鐵軍說。
面對手機病毒的“肆虐”,今年3月,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組織通信運營商、中國互聯網協會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中心以及部分中國反網絡病毒聯盟成員單位,開展了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也稱“手機病毒”)專項治理行動。
如何防范手機“中毒”
安全專家提示,為了防止病毒入侵手機,用戶平時要做好防“毒”工作。比如,遇到亂碼短信、彩信立刻刪除;利用無線傳送功能如藍牙、紅外接收信息時,要選擇安全可靠的傳送對象,不要接受陌生設備的連接請求,因為手機病毒會自動搜索無線范圍內的設備進行病毒傳播;不少病毒隱藏在網上軟件中,用戶在使用手機下載各種軟件時,應注意下載站點是否安全可靠,盡量避免去個人網站下載軟件;不要用手機瀏覽危險網站。此外,瑞星、網秦等均推出了手機安全防護軟件,用戶可從他們的官方網站下載使用。
手機病毒
手機病毒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破壞性、隱蔽性的手機程序,它可利用發送短信或彩信、電子郵件、瀏覽網站、下載鈴聲、藍牙、WiFi上網等方式進行傳播,導致手機死機、關機、個人資料被刪、向外發送垃圾郵件泄露個人信息、自動撥打電話、發送短信或彩信進行惡意扣費,甚至會損毀SIM卡、芯片等硬件,導致用戶無法正常使用手機。隨著智能手機和3G網絡的發展,新的手機病毒不斷涌現,傳播方式千變萬化,使每一個身處手機時代的人防不勝防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