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前兩年,我就有和朋友討論過:現下的 SNS 網站,都是基于 Email 和 IM 作為“初始關系”的。比如你剛注冊了 Facebook 或是人人網,開心網,你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還沒有社交起來。于是,網站會引導你提供 Email 用戶名密碼,或 MSN 登錄資料,來導入你現有的郵箱聯系人列表,聊天好友。
那么明明有個更純粹和可靠的來源——手機通訊錄——為什么沒有利用起來呢?近似東西有 Whatsapp, 微信等,但這些仍只是變相的 IM 應用,你看不到你聯系人的好友。那么基于通訊錄的SNS 應用呢?友聯系就是這種軟件。
友聯系的UI很精致,注冊登錄步驟相當平滑
友聯系的UI很精致,注冊登錄步驟相當平滑,沒有要求用戶填一堆信息注冊,沒有拆分開注冊和登錄頁面。但超長用戶協議有點注冊登錄Apple Store 的感覺,我不太相信一般用戶會認真去讀它。 用戶在注冊后完善資料時可選擇不上傳通訊錄。
友聯系主界面
我看到主界面的第一眼就在猜測:將來這里是不是會和 Facebook人人這些的客戶端一樣,把“人脈動態”更新列表直接顯示,比如誰改了狀態,誰發了照片,發了日志。
名片交換功能
名片交換功能很實用,但不是什么創新點了。iOS上的 Bump 應用開創了搖一搖交換數據的想法。而 Android 早期就對二維碼名片有良好的支持。
交換請求是體現這個應用SNS 性的地方
交換請求是體現這個應用 SNS 性的地方。你可以通過你的好友發現他們的朋友,通過請求后,可以查看其詳細資料。上圖最右側顯示個人資料,可以看出這是三頁詳細資料的第一頁。這個 iOS 切換風格讓 Android 用戶可能一直不知道還有其他兩頁。后面有顯示如 LinkedIn 一般的工作經歷等。
社交的疑問
實際上,對于這個新的 SNS 應用,我是有疑問的。
比如說,我們會在開心人人上隨便看看,加個好友,或許聊多了大家可以交換手機號認識一下,見面吃個飯,我沒有擔心隱私問題。反正注冊只是郵箱,我又不列號碼,即使留了 QQ, MSN 也是容易屏蔽的。再不濟,我可以臨時注冊個郵箱來注冊“馬甲”用。
但是在友聯系這個應用中,我為了簡單認識一下對方,比如認識友錄公司的人,發個私信詢問下一個使用問題。可是因為加為“人脈”了,我連自己的手機號碼也直接暴露給對方。更換手機號比更換郵箱還復雜,而手機對于垃圾信息屏蔽的功能也更弱,私密性更強。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隱私問題,可能局限其發展。
把亮點放在最后說,這款應用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免費而強大的名片識別功能。之前一直用名片全能王,除了價格,其他一切基本還算令我滿意。在試用了友聯系后,感覺完全可以替代現有的收費應用。對于簡單的名片,名片全能王等也能很好正確的讀出,為了節約版面,我們直接測試兩張很有難度的名片。下圖兩張名片,第一張修改了電話號碼,是手寫體,寫的有些扭曲是為了增加難度;第二張名片,有各種內容混雜。
讓我們趕緊打開友聯系拍照試用一下
幾款名片識別軟件的使用方法是一樣的,拍照,自動對焦,確認。區別是傳統名片識別軟件確認后立即給出結果,友聯系提示上傳云端,稍后會發送結果。在大多情況下,在沒有重新對著名片修改條目的需求下,實時性要求并不高。那么是否能識別準確呢?等待稍有漫長,約 7分鐘后,收到了提示。
友聯系的識別結果完全正確,網址前的 http://也自動補全了。對比名片全能王,并沒有讀出號碼這一行。曽用未修改過的原名片測試,名片全能王識別則沒有問題。
第二張名片的難度更大。意外的是,這次一分多鐘就返回了結果。以下是對比結果。
因為名片全能王的結果不理想,我測試了兩輪。友聯系的識別結果仍然勝出。
到了這里,已經可以得出結論,友聯系的名片識別比傳統的識別軟件在識別率上更有優勢,但需要網絡連接,且不是實時得到結果。考慮到結果過于完美,懷疑可能不是純粹的機器算法。如果有人工干預的話,或許用戶多少需要擔心一下隱私問題。當然,如果您愿意把聯系人都同步給友錄服務器,那么相對更公開的他人名片應該更不是問題。
我試用后,一直保留著這款軟件,不是為了它的交友 SNS 功能,而是喜好它的免費名片識別。不知道最后會有多少用戶只把它當一款工具軟件來使用。如果友聯系期望在 SNS 方向上走得更遠,我建議至少應該有網頁版本。還有一個私心的建議:用戶頭像請顯示大一些,我要找美女才好加“人脈”啊!(原文鏈接:ifanr.com/66280)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