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text
v-text主要用來更新textContent,可以等同于JS的text屬性。
<span v-text="msg"></span>
這兩者等價:
<span>{{msg}}</span>2. v-html
雙大括號的方式會將數據解釋為純文本,而非HTML。為了輸出真正的HTML,可以用v-html指令。它等同于JS的innerHtml屬性。
<div v-html="rawHtml"></div>
這個div的內容將會替換成屬性值rawHtml,直接作為HTML進行渲染。
3. v-pre
v-pre主要用來跳過這個元素和它的子元素編譯過程。可以用來顯示原始的Mustache標簽。跳過大量沒有指令的節點加快編譯。
<div id="app"> <span v-pre>{{message}}</span> //這條語句不進行編譯 <span>{{message}}</span></div>最終僅顯示第二個span的內容
4. v-cloak
這個指令是用來保持在元素上直到關聯實例結束時進行編譯。
<div id="app" v-cloak> <div> {{message}} </div></div><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new Vue({ el:'#app', data:{ message:'hello world' } })</script>在頁面加載時會閃爍,先顯示:
<div> {{message}}</div>然后才會編譯為:
<div> hello world!</div>
5. v-once
v-once關聯的實例,只會渲染一次。之后的重新渲染,實例極其所有的子節點將被視為靜態內容跳過,這可以用于優化更新性能。
<span v-once>This will never change:{{msg}}</span> //單個元素<div v-once>//有子元素 <h1>comment</h1> <p>{{msg}}</p></div><my-component v-once:comment="msg"></my-component> //組件<ul> <li v-for="i in list">{{i}}</li></ul>上面的例子中,msg,list即使產生改變,也不會重新渲染。
6. v-if
v-if可以實現條件渲染,Vue會根據表達式的值的真假條件來渲染元素。
<a v-if="ok">yes</a>
如果屬性值ok為true,則顯示。否則,不會渲染這個元素。
7. v-else
v-else是搭配v-if使用的,它必須緊跟在v-if或者v-else-if后面,否則不起作用。
<a v-if="ok">yes</a><a v-else>No</a>
8. v-else-if
v-else-if充當v-if的else-if塊,可以鏈式的使用多次。可以更加方便的實現switch語句。
<div v-if="type==='A'"> A</div><div v-if="type==='B'"> B</div><div v-if="type==='C'"> C</div><div v-else> Not A,B,C</div>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