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echarts使用經驗的同學可能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在window.onresize事件回調里觸發echartsBox.resize()方法來達到重繪的目的,resize事件是連續觸發的這意味著echarts實例會連續的重繪這是非常耗性能的。還有一個常見的場景在input標簽的input事件里請求后端接口,input事件也是連續觸發的,假設我輸入了“12”就會請求兩次接口參數分別是“1”和“12”,比浪費網絡資源更要命的是如果參數為“1”的請求返回數據的時間晚于參數為“12”的接口,那么我們得到的數據是和期望不符的。當然基于axios可以做很多封裝可以取消上一個請求或者通過攔截做處理,但還是從防抖入手比較簡單。
防抖和節流到底是啥
函數防抖(debounce)
解釋:當持續觸發某事件時,一定時間間隔內沒有再觸發事件時,事件處理函數才會執行一次,如果設定的時間間隔到來之前,又一次觸發了事件,就重新開始延時。
案例:持續觸發scroll事件時,并不立即執行handle函數,當1000毫秒內沒有觸發scroll事件時,才會延時觸發一次handle函數。
function debounce(fn, wait) { let timeout = null return function() { if(timeout !== null) clearTimeout(timeout) timeout = setTimeout(fn, wait); }}function handle() { console.log(Math.random())}window.addEventListener('scroll', debounce(handle, 1000))addEventListener的第二個參數實際上是debounce函數里return回的方法,let timeout = null 這行代碼只在addEventListener的時候執行了一次 觸發事件的時候不會執行,那么每次觸發scroll事件的時候都會清除上次的延時器同時記錄一個新的延時器,當scroll事件停止觸發后最后一次記錄的延時器不會被清除可以延時執行,這是debounce函數的原理
函數節流(throttle)
解釋:當持續觸發事件時,有規律的每隔一個時間間隔執行一次事件處理函數。
案例:持續觸發scroll事件時,并不立即執行handle函數,每隔1000毫秒才會執行一次handle函數。
function throttle(fn, delay) { var prev = Date.now() return function() { var now = Date.now() if (now - prev > delay) { fn() prev = Date.now() } } } function handle() { console.log(Math.random()) }window.addEventListener('scroll', throttle(handle, 1000))原理和防抖類似,每次執行fn函數都會更新prev用來記錄本次執行的時間,下一次事件觸發時判斷時間間隔是否到達預先的設定,重復上述操作。
防抖和節流都可以用于 mousemove、scroll、resize、input等事件,他們的區別在于防抖只會在連續的事件周期結束時執行一次,而節流會在事件周期內按間隔時間有規律的執行多次。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