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coder,應該具有經??偨Y反思的習慣,如果不能及時總結,可能就會忘記自己踩過的很多坑,然后會導致同一個坑踩很多次,所以我打算把這些都記錄下來,以方便是對自己的重復記憶,避免無效的coding,另一方面可以希望可以給遇到相似問題的同僚們一些收獲.
1.手動觸發臟檢查
在開發過程中,我們可能經常會通過js來手動更改綁定的相關數據,而不是通過dom操作來改變綁定的相關數據,這樣也很多情況下會導致綁定數據的視圖不能夠及時更新,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手動觸發一下臟檢查,下面我就介紹一下三種手動觸發臟檢查的方法.
(1) apply()方法在需要手動觸發的地方調用scope.apply(),使用該方法會觸發angular從rootScope的作用域下開始進行綁定變量值的輪詢,相比較digest()方法比較費時.
但是這個有時這個方法會報錯.
(2) digest()方法在需要手動觸發的地方調用scope.digest(),使用該方法會觸發angular從scope的作用域下開始進行綁定變量值的輪詢,相比較aplly()更合理.
(3) timeout()方法將操作綁定數據的邏輯寫在timeout()方法中.
找到一種更完美的解決動態添加數據導致頁面不能及時渲染的方法,迫不及待地來分享給大家~~~
可以定義一個全局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經過處理過的apply函數,大家都叫它safeApply.上代碼了:
$rootScope.safeApply = function(fn) {  var phase = this.$root.$$phase;  if(phase == '$apply' || phase == '$digest') {    if(fn && (typeof(fn) === 'function')) {      fn();    } else {      this.$apply(fn);    }  }}然后在需要動態添加吧的地方調用rootScope.safeApply()即可,或者把需要動態添加的代碼作為寫進rootScope.safeApply方法的fn參數里.
2.ng-model-options 指令
這個指令在表單校驗的時候非常有用,我們可以設置什么時候出發試圖更新,這樣你就可以設置dom元素失去焦點改變后調用監聽,從而顯示校驗的提示. <input>, <select>, <textarea>,這些元素支持該指令
<input ng-model="name" ng-model-options="{updateOn: 'blur'}"> //使用示例//可配置參數
{updateOn: 'event'}規則指定事件發生后綁定數據
{debounce : 1000} 規定等待多少毫秒后綁定數據
{allowInvalid : true|false} 規定是否需要驗證后綁定數據
{getterSetter : true|false} 規定是否作為 getters/setters 綁定到模型
{timezone : '0100'} 規則是否使用時區
3. 告別令人尷尬的 {{}}
我們都知道,當頁面還未加載完畢的時候會出現{{ xxx }}這種尷尬的情況,通過使用ng-bind-template指令,就可以避免尷尬情況的出現.
<p ng-bind-template="{{name}}"></p>   //使用示例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