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SEO理論中,規劃合理的網站結構應至少為三層,即主頁、分類或目錄頁以及最終的內容頁面(當然,根據網站大小的不同,中間頁可能會再分層次,為簡單起見,本文暫且以三層結構為例,也不涉及以結合Tag等規劃矩陣型網站結構的話題),以最大限度地求得搜索引擎收錄網頁與最終網頁排名間的平穩:一般而言,幾乎在所有的網頁上都存在指向二級頁面的鏈接,讓PageRank順利地沿主頁 <=> 分類頁 <=> 最終的內容頁面方式傳遞,保證各個頁面得到相應的PageRank,同時,通過保證這些二級頁面具有足夠的PageRank,反過來提高內容頁被搜索引擎收錄與索引的速度。
但是,從基本的SEO目標而言,希望的應該是讓內容頁以及主頁針對特定的搜索項排名靠前,至于中間層次的分類或目錄頁,則不是主要關注的對象,讓其排名在前并不具備太大的意義,有時候甚至可視之為搜索引擎優化過程中產生的“噪聲”。由此而來的一個簡單問題便是,讓大量的PageRank流向這些二級頁面是不是一種“浪費”?或者說,假如主頁的PageRank不被這些二級頁面分流,全部傳遞至內容頁面(當然,由內容頁傳遞至主頁的PageRank也往往會被這些二級頁面分一杯羹),會不會讓內容面在搜索引擎中更具競爭力?
不過,在之前的搜索引擎優化中,無論如何,保證網站內的頁面全面地、快速地被搜索引擎收錄、索引是第一位的任務,因此,這一問題縱然存在也不是SEOers所能解決的問題,或者說,是SEO過程中不得不做出的代價。但如今呢?非凡對Google而言,收錄、索引網頁無論速度還是廣度都有了革命性的突破,雖然所謂的“Google is able to update its index in 14 minutes”之類的說法有些夸張,但卻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個趨勢,事實上,如今絕大多數網頁的新增頁面幾乎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被Google索引,即收錄不再是個問題。但另一方面,這些被收錄的網頁卻因沒有得到足夠的PageRank傳遞而不得不進入補充索引——雖然如今Google已不再在SERP頁中標注補充結果——導致網頁根本無法獲得預期中的排名,而事實上,假如PageRank沒有被二級頁面分流,這些頁面很有可能進入Google主索引的。
這是不是意味著傳統的網站結構,或者說內部鏈接方式即PageRank傳遞與流動的方式,需要某種程度的調整?
注:再次強調一下,本文討論的重點在于網頁的最終排名,而不是網頁的索引與收錄。假如您的網站在收錄方面存在問題,本文的內容對您而言絕對是不合適的。
Matt Cutts最近在回答randfish 關于“nofollow”的問題時有如此的表述:
| 以下為引用的內容: ……There’s no stigma to using nofollow, even on your own internal links; for Google, nofollow’ed links are dropped out of our link graph; we don’t even use such links for discovery.…… |
| 以下為引用的內容: webmasters can feel free to use nofollow internally to help tell Googlebot which pages they want to receive link juice from other pages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