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重構飛信能不能成功?
當年中國移動推出飛信的時候以其能免費能移動用戶發短信的優勢吸引了上億的用戶,可后來由于沒有開放給聯通、電信用戶而讓移動飛信變得越來越被動,尤其是在移動浪潮的來臨下,飛信的傳統優勢越來越小,到現在飛信的市場越來越小。雖然飛信的市場越來越小,但是移動的兄弟們也不甘示弱,電信推出了翼聊,聯通推出了沃友,來爭奪那僅有的短信市場。
飛信為什么不成功?
一方面是因為移動作為一個電信運營商,尤其是壟斷的電信運營商,下不了壯士解腕的決心,改變不了運營商的唯我獨尊的思維,不愿意放棄短信業務去發展語音業務。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飛信的業務是外包給神州泰岳的,所以在跟自營的騰訊相比,擁有各方面資源的飛信卻始終步履艱難。當然最重要的是錯過了當年的開放給聯通、電信的機會。現在想要再追上模范榜樣微信,如果沒有像張小龍那樣對產品執著把握的人,恐怕想要做出好的產品很難。
中國移動為什么要做穿戴式眼鏡?
自從谷歌發布了谷歌眼鏡的消息,業界就開始了對谷歌眼鏡前景的解讀。谷歌眼鏡的受追捧就是因為它濃縮了智能手機的大部分功能,在當前人與網絡的結合越來越密切的趨勢下,谷歌眼鏡把智能手機的功能集成到眼鏡上面,不僅解放了人的雙手,只需要用眼鏡看著就可以拍照、攝像,而且還能通過眼鏡來替代耳機聽音樂。當然,這樣的產品,不僅僅只有谷歌在做,網傳蘋果也要做iGlass式的眼鏡設備,百度也在做百度眼鏡。這么多企業都在做穿戴式眼鏡,可見這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嘗試了,眾多企業都在做的時候它就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那么中國移動為什么要做穿戴式眼鏡?我們都知道,像谷歌眼鏡這樣的智能設備如果離開了網絡,那充其量只能算是一臺照相機罷了,并不能改變我們太多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們也知道谷歌眼鏡之所以限定在美國發售就是因為美國的網絡比較發達,覆蓋率比較廣,且上網比較方便。我們也明白中國的手機網絡大部分還是停留在2.5G時代,中國移動的wlan覆蓋率也還僅僅是在一些重要的地方,但是這些都已經在發展。至少相較于聯通、電信,中國移動的無線網絡還是覆蓋比較廣范的。因此,中國移動如果做穿戴式眼鏡,不僅和自身的網絡優勢相結合,而且在移動智能時代能夠保住自己不再淪為管道!
中國移動做穿戴式眼鏡能不能成功?
從目前來看,穿戴式眼鏡還處于起步階段,如果中國移動現在開始做,相信不會等到谷歌眼鏡進入國內,移動眼鏡就可以推向市場。也就是說,現在中國移動做穿戴式眼鏡還是很有希望的!移動真的能研發移動眼鏡的話,不僅可以通過和移動的2G、3G、4G、wlan網絡相結合,使移動眼鏡可以隨時隨地都可以聯網,給用戶提供最便捷的網絡體驗。從這一方面來說,中國移動在國內推穿戴式眼鏡是最合適不過的!當然從另外一方面來看,中國移動擅長什么?營銷!君不見每個城市各個標志個廣告牌位上面都有移動的廣告,移動的技術從來都是招標的。這種穿戴式技術同樣可以招標,而且這種拿在手里的東西會更能體現技術能力。讓華為、中興、貝爾等電信設備提供商去做這樣高科技的研發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從這一方面來看,移動做穿戴式眼鏡絲毫不用考慮什么技術、營銷、用戶等等神馬問題都不是問題的,只需要下定決心,甩開膀子去做,比做飛信這樣的工具性虛擬產品更有潛力。
本文由http://www.cnjyh.cn投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