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與我的團隊來到美麗的綠城廣西南寧,開始了我的二次創業之路。南寧作為廣西的首府,網絡市場歷經多年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有幾大網站已經深入人心,我們要分一杯羹,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經過詳細的調查研究,我決定建設一個以生活服務為主的網站,網站定名為“大南國”,我們的口號是“大南國-您的生活服務專家”。既然是生活服務,自然少不了分類信息、論壇、SNS、點評等等頻道。可是,這些頻道都是各個網站共有的,除了內容要做得比其他網站更出色之外,就很難擺脫同質化的局面。
為了打造出更有特色和個性的網站,我一直在網絡上苦苦尋找。偶然的一天,我看到了一個名叫“互動百科”的網站,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對于WIKI,我并不陌生,Wiki一詞來源于夏威夷語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點快點”的意思,被譯為“維基”或“維客”。Wiki站點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訪問者)維護,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對共同的主題進行擴展或者探討。這個可以說是WEB2.0時代最大的創舉,讓人人都成為“專家”。
“互動百科”的程序時免費的,我馬上下了一個,當時想都沒想,就把它定位為“廣西百科”,因為在廣西,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網絡百科全書。
要編寫好一部百科全書,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和其他他團隊成員一起,首先是按照百科的分類將各個欄目分好,然后就是著手搜集資料上傳。因為資料非常龐大,所以我們的進展并不是很快。不過,在一個星期之后,我在百度里面SITE:wiki.gx31.cn的時候,我驚喜地發現,我這個新站居然被百度快速收錄了!
由于百科里面的資料非常齊全,所以通過百度來找資料的網友常常會被關鍵詞帶到我的“廣西百科”,日IP自然流量超過3000。
不久,中國東盟文化研究會的謝秘書長在查資料時也無意中來到我們廣西百科。他看了這個網站后十分驚喜,馬上給我打電話,要把“廣西百科”定位東盟文化的重要項目,作為東盟10國了解廣西的一個主要途徑,同時要把廣西百科在廣西的專家、學者中大力推廣,讓廣大的專家學者稱為廣西百科的義務撰稿人,共同打造一個廣西的網絡文化交流平臺。
我沒有想到廣西百科的用處那么大,為我們打南國網站創造了那么多的便利條件,使大南國網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逐漸成為廣西的主流網站。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