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靈越7000怎么樣?性能如何?值不值得買?下面小編帶來dell靈越7000筆記本性能全面圖解評測,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dell靈越7000筆記本性能全面圖解評測:
標壓平臺、97Wh大電池、1.6kg重量、雷電3、全色域屏幕,這些特性加上不錯的價格,構成了19版靈越7000(7590)這臺機子,也迅速讓它成為一臺網紅機。目前來看這類型產品并不多,不少都是價格高啟的移動工作站,這也導致不少人甚至干脆直接游戲本來當作替代品,不過畢竟用途定位不同,游戲本在外觀、續航及輕便程度上面對這類產品還是無法替代的,大概也是如此靈越7000發布之日起就獲得了不少人的關注,其中之一就是我,這次有機會借到一臺靈越7000高配,剛好來體驗測試下。
15英寸1.6KG
作為一臺標壓本15英寸1.6kg(56Wh為1.6kg 97Wh為1.76kg)這個數值確實是蠻值得吹噓,因為再輕一點就跨入低壓輕薄本的重量范疇了,不過也是因為這個規格組合,給靈越7000帶來了一個散熱問題,加上考慮到本身這臺筆記本場景定位,這次評測體驗我也會針對性的體驗測試。
1.6kg起的重量,讓靈越7000幾乎是目前最輕的高性能本之一,加上夸張的97Wh電池,“移動工作站”可以算成為它的標簽,實際感受這機子作為日常通勤機來說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哪怕不算上電池容量帶來的續航,可通用常規PD電源,日常出行辦公就有了挺大的便利程度跟電源的可選性。
對比MBP15 2018靈越7000大概長度多了一丟丟
我這邊用宜麗客最新的防盜雙肩包對比測試了下,這款包實際是針對13-14英寸筆記本的,但放入15寸的靈越7000實際也是沒有問題,空間剛好,這筆記本確實挺緊湊。
我這邊用PCMARK8辦公模式跟創作模式分別測試了下靈越7000的續航,統一50%屏幕亮度,然后高性能搭配創作模式,辦公模式搭配長續航模式下,兩種測試模式續航時間分別是5小時跟7小時,也就是在高性能釋放情況下下這機子續航大概5小時,而普通辦公應用的中低性能釋放情況下續航可達7小時,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移動辦公情況參考,一般來說這個實際數值可以達到半天就算很不錯的續航。
在今年Intel免費開放雷電3協議之后,開始越來越多筆記本自帶雷電3接口,雷電3也幾乎是現今最優秀的數據傳輸口,如果你打算選購一臺戰3年甚至以上時間的筆記本,選購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進去,因為目前Typc-C口,甚至支持雷電3協議的C口周邊越來越多,比如顯示器,今年就更新了不少支持C口傳輸的顯示器。
不過在IO接口部分,比較可惜就是采用的是TF讀卡器,而不是傳統大小的SD讀卡器,對于一臺15英寸的筆記本來說確實有點遺憾,可能廠商設計的時候參考的是SD讀卡器使用率的大數據。
爭議點散熱問題
“1.6kg”也給靈越7000帶來一個爭議點就是散熱,我這個說法其實不準確,因為一般來說是空間大小限制了散熱規模,從而導致散熱效果差異,只不過對于目前大部分筆記本來說重量基本跟空間捆綁一起了。
單外觀來看,靈越7000的散熱配置看著還是比較“養眼”的,就是輕薄的體型帶來的限制還是有的。
我手上這臺機子的配置是i7 9750H+GTX1650+8G RAM+1080P屏幕的中配。
這邊我首先還是做了兩個理論測試,一個是P95烤雞,一個是R15連續測試。測試環境常規桌面,不做任何優化。
烤雞大概是目前最大的爭議點,實測跑FPU拷機測試確實可以跑到100°范圍,不過這也沒超出我的預料,畢竟之前一眾i7 8750H不降頻的話基本也都是90-100°范圍。
這樣的溫度帶來的性能影響是?依舊用比較理論的測試R15連續測試來看,連跑10次,性能表現波動如下,性能表現是比較平穩的,畢竟本身性能釋放也是偏向保守設定(PL1 45W)。
我們經常聽發燒友或者玩家說烤雞溫度云云之類,那么這類極致且理論數值測試對實際表現會有怎樣的影響?所以性能測試部分,這次不再只是測試一些理論項目,而著重實際應用測試,方便大家理解相關數值。
測試結果會有一個測試數值,另外還有相對應的測試過程CPU負載及溫度表現,方便參考。
這邊測試主要是阿豆比的兩個軟件Lr和Pr(模擬圖片處理跟視頻處理),渲染測試選用了Corona渲染器測試,因為這個軟件MAC平臺也有,方便MAC用戶也可以參考,專業軟件采用了SPECviewperf13測試等。
實際情況來看,圖像編輯類型的軟件其實并不會“跑滿”CPU,甚至批量導出這種比較理想化的測試也是如此,所以在這邊CPU平均溫度僅為80°左右。導出100張raw時間大概2分多鐘,算正常表現,如果內存再大點估計還會好點(手上這臺僅為8G)
Pr對于CPU的使用率就算比較好,不過也僅限轉碼導出的時候,日常編輯的時候也不會完全占用。我這邊以h.264編碼導出一段10分鐘左右的4k視頻大概耗時11分鐘,算標壓i7的標準成績。
corona渲染器測試,成績來看3分10秒。這種渲染器渲染過程就比較接近烤雞情況了,cpu占用率較高且持續,所以平均溫度可以達到90°以上。
SPECviewPerf是一個專業的顯卡效能測試軟件,主要測試OpenGL接口之下模擬專業軟件應用的硬件3D圖形性能。這臺機子自帶的GTX1650算是中端偏入門的卡,不過實測不少項目的性能并不差,甚至接近前兩代的高端專業卡效果,這也是為什么這類型筆記本(比如XPS15)會配置一塊看似不上不下的中端獨顯,其實加速效果還是有的。
HWBOT x265 Benchmark,4K跟1080P的轉滿測試成績,測試過程的溫度跟Pr類似,在90°左右范圍。
作為一個臺式機愛好者的筆記本用戶,以前是不大理解散熱會成為一個筆記本重要考量點,因為臺式機其實只要稍微合理設計下散熱對于性能的影響并沒那么大(常規用戶,非超頻場景),但到了筆記本平臺散熱對性能的釋放影響就很大了,因為這邊還會牽涉到廠商對于功耗的一個調度,而功耗、散熱調度策略也不是簡單的幾個擋位設定,包含一整套適配邏輯,難怪大家對這塊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不過從上面理論及實際測試來看,哪怕不考慮最經常使用的輕負載情況(網頁瀏覽,辦公軟件),在一些重度負載應用情況下,CPU也不是一直維持100%負載,而是動態變化,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筆記本性能功耗策略跟臺式機差異較大,一般都會有一個更加積極主動的波動過程,而這在烤雞軟件里面就很容易變為真男人x分鐘,所以測試是一回事,實際應用實際是另外一回事,大家以后看評測的時候可以更加針對性的參考。
比如日常中負載比較大的Pr視頻轉碼過程,CPU負載也是有所變動的,這帶來的就是溫度跟隨負載的變化,而不是烤雞那樣平線一般。
最后還是大概說下靈越7000這機子的總體感受吧,這機子其實最大的優點在于重量跟價格,其它參數你在其它筆記本上也都可以看到,但結合到這重量跟價格之后確實讓這機子有著不錯的吸引力。除了散熱,目前不少人也會關注到4K版本的色彩管理問題,目前解決的方法就是要么等,要么干脆選1080P版本,反正性價比更高。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