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習以為常的手機操作其實隱藏了危險,例如購物時掃碼支付小額免密,出外旅游喜歡定位記錄位置,有些看起來并不起眼的個人信息便藉此泄露到了網上,轉而被不法分子利用。
有什么方法可以既享受智能手機帶來的便利,又最大限度消除這些安全隱患呢?答案就在這些需要慎重開啟的功能里。
定位功能慎開
實際上,我們只在很少的情況下需要開放一些軟件的定位功能,比如導航、點外賣等。像微信的“附近的人”、iphone的“常去地點”,還有許多軟件的定位訪問權限都應該關閉,謹防別人通過定位信息找到你。

軟件訪問權限慎重選擇
在安裝軟件時,軟件都會提出一些權限要求,比如訪問硬盤啊、訪問聯系人信息啊、讀和寫短信啊,這些功能一定要慎重選擇,把不需要或者不經常需要的設置為“使用時詢問我”,或者直接關閉,用著的時候再打開。
另外,如果安裝了來路不明的軟件更應該慎重賦予權限,防止流氓軟件盜取信息。
免密支付慎重開啟
一些支付軟件比如支付寶都有小額免密支付功能,讓用戶減少頻繁輸入密碼的麻煩。正是這個免密支付,如果設置過多,有可能給黑客可乘之機。設置時一定要慎重選擇額度,或者直接不使用。

朋友圈、微博曬照要慎重
現在人人都習慣了在朋友圈曬照片,殊不知,看似發在朋友圈里的照片實際上是發布到了整個互聯網上,別人很容易通過你發在這些地方的照片就找到你的住所,甚至有可能直接查清楚你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泄露是非常危險的。
還有,發布朋友圈時注意盡量不要勾選“顯示位置”,因為位置信息很容易被人利用,比如你的住所、公司等。
不明來源的WIFI不要輕易連接
有一些朋友心疼流量,出門在外會尋找一些免費的WIFI連接,但是這些WIFI有一些可能會指向釣魚網站,收集手機用戶的個人信息等。
慎重接入USB接口
接入USB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接入電腦上交換數據,一種是插在充電樁上充電。這兩種情況都存在潛在危險,最常見的就是會給手機傳播病毒,就像U盤亂插會中病毒一樣。
使用手機時要盡量注意這幾種情況,別人就沒有可乘之機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