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系統管理員守則中有這么一條:“慎用 rm -rf 命令,除非你知道此命令所帶來的后果“,不過 Linux 下刪除文件并不是真實的刪除磁盤分區中的文件,而是將文件的 inode 節點中的扇區指針清除,同時釋放這些數據對應的數據塊,當釋放的數據塊被系統重新分配時,那些被刪除的數據就會被覆蓋,所以誤刪除數據后,應馬上卸載文件所在的分區。然后使用相關工具進行恢復。本文以 Ubuntu 12.04 平臺為例介介紹四個(foremost、extundelete、testdisk 和 phtorec)常用的 Linux 刪除文件恢復工具的使用方法。
Linux 文件恢復的原理
inode 和 block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 Linux 文件系統的最基本單元:inode。inode 譯成中文就是索引節點,每個存儲設備(例如硬盤)或存儲設備的分區被格式化為文件系統后,應該有兩部份,一部份是 inode,另一部份是 block,block 是用來存儲數據用的。而 inode 呢,就是用來存儲這些數據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文件大小、屬主、歸屬的用戶組、讀寫權限等。inode 為每個文件進行信息索引,所以就有了 inode 的數值。linux 操作系統下可以使用 ls –id 命令來查看文件或者目錄的 inode 值,一般”root”目錄的 inode 值為 2,一個分區掛載到一個目錄下時,這個”root”目錄的 inode 值為 2
?
1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