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css實現的主要手段是利用label標簽的模擬功能。label的for屬性可以關聯一個具體的input元素,即使這個input本身不可被用戶可見,有個與它對應的label后,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和label標簽交互來替代原生的input——而這給我們的樣式模擬留下了空間。簡而言之就是
隱藏原生input,樣式定義的過程留給label (那為什么不直接改變checkbox的樣式?因為checkbox作為瀏覽器默認組件,樣式更改上并沒有label那么方便,很多屬性對checkbox都是不起作用的,比如background,而label在樣式上基本和div一樣 任人宰割 )
而在選擇事件上,由于css的“相鄰選擇符(E+F)”的存在,讓我們可以直接利用html的默認checkbox,免去了js模擬選擇的麻煩。
demoDEMO的部分CSS3屬性只寫了webkit前綴,所以建議用webkit內核的瀏覽器查看本頁
HTML代碼:
div >HTML構建完成,接下來是對應的css。
.wrap { width: 500px; background-color: #EEE; border: 2px solid #DEF;}/* 隱藏所有checkbox */input[type= checkbox ] { display: none;}/* 對label進行模擬.背景圖片隨便拼湊的,不要吐槽品味*//* transition效果是做個背景切換效果,這里單純演示而已,實際上這個過渡不加更自然*/label {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60px; height: 60px; position: relative; background: url(//www.chitanda.me/images/blank.png); background-position: 0 0px; -webkit-transition: background 0.5s linear;}/* 利用相鄰選擇符和checkbox`:checked`的狀態偽類來模擬默認選中效果(就是點擊后那個勾號的效果) *//*如果這段代碼注釋,點擊后將沒有任何反饋給用戶*//*因為label本身是沒有點擊后被選中的狀態的,checkbox被隱藏后,這個狀態只能手動模擬*/input[type= checkbox ]:checked+label { background-position: 0 -60px;}上面代碼的效果如下所示,看起來好像也可以了。
不過仔細想想,貌似缺了點什么:選項對應的提示文字
對css不了解的新人可能這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在label后面用p標簽或者span標簽來添加文字。不過這種方式都不怎么優雅。個人建議用css的::before和::after偽元素(::before和:before是一個東西。不過為了把“偽元素”和“偽類”區分出來,W3C建議的寫法是偽元素用::而偽類用:)
偽元素的具體內容這里不多說,(其實是我也對它們的掌握就僅限于用用而已,對這個談不上理解,就不誤人子弟了)/* 偽元素的生效很簡單,定義`content`就好,其余的屬性和普通div一樣 */label::after { content: attr(data-name); /*利用attr可以減少css代碼量,data-name寫在html部分的label屬性里*/ display: inline-block; 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20px; height: 60px; left: 100%;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 10px;}當然既然可以用::after模擬label的文字,那也就可以用::before模擬label的checkbox樣式,這里就不做解析了。
以上就是html中checkbox的自定義效果實例的詳細內容,html教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