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Web開發(fā)中的本地存儲,大家最先想到的應(yīng)該就是html' target='_blank'>Cookies這玩意了,最早的Cookies自然是大家都知道,問題主要就是太小,大概也就4KB的樣子,而且IE6只支持每個域名20個cookies,太少了。優(yōu)勢就是大家都支持,而且支持得還蠻好。很早以前那些禁用cookies的用戶也都慢慢的不存在了,就好像以前禁用ja vasc ript的用戶不存在了一樣。
userData是IE的東西,垃圾。現(xiàn)在用的最多的是Flash吧,空間是Cookie的25倍,基本夠用。再之后Google推出了Gears,雖然沒有限制,但不爽的地方就是要裝額外的插件(沒具體研究過)。到了HTML5把這些都統(tǒng)一了,官方建議是每個網(wǎng)站5MB,非常大了,就存些字符串,足夠了。比較詭異的是居然所有支持的瀏覽器目前都采用的5MB,盡管有一些瀏覽器可以讓用戶設(shè)置,但對于網(wǎng)頁制作者來說,目前的形勢就5MB來考慮是比較妥當?shù)摹?/p>
支持的情況如上圖,IE在8.0的時候就支持了,非常出人意料。不過需要注意的是,IE、Firefox測試的時候需要把文件上傳到服務(wù)器上(或者localhost),直接點開本地的HTML文件,是不行的。
首先自然是檢測瀏覽器是否支持本地存儲。在HTML5中,本地存儲是一個window的屬性,包括localStorage和sessionStorage,從名字應(yīng)該可以很清楚的辨認二者的區(qū)別,前者是一直存在本地的,后者只是伴隨著session,窗口一旦關(guān)閉就沒了。二者用法完全相同,這里以localStorage為例。

存儲數(shù)據(jù)的方法就是直接給window.localStorage添加一個屬性,例如:window.localStorage.a 或者 window.localStorage["a"]。它的讀取、寫、刪除操作方法很簡單,是以鍵值對的方式存在的,如下:

這里最推薦使用的自然是getItem()和setItem(),清除鍵值對使用removeItem()。如果希望一次性清除所有的鍵值對,可以使用clear()。另外,HTML5還提供了一個key()方法,可以在不知道有哪些鍵值的時候使用,如下:

寫一個最簡單的,利用本地存儲的計數(shù)器:

不斷刷新就能看到數(shù)字在一點點上漲,如下圖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HTML5本地存儲只能存字符串,任何格式存儲的時候都會被自動轉(zhuǎn)為字符串,所以讀取的時候,需要自己進行類型的轉(zhuǎn)換。這也就是上一段代碼中parseInt必須要使用的原因。
另外,在iPhone/iPad上有時設(shè)置setItem()時會出現(xiàn)詭異的QUOTA_EXCEEDED_ERR錯誤,這時一般在setItem之前,先removeItem()就ok了。
HTML5的本地存儲,還提供了一個storage事件,可以對鍵值對的改變進行監(jiān)聽,使用方法如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