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為一個工作三年的軟件工程師(碼農),此時此刻感到的是慚愧的,心里面是沒有知識充滿的安全感的。
如果一個人來問我,這三年我做了什么?我如果使用毫無掩飾的回答,那就是,需求來了就按需求按時完成任務就OK,其他時間刷刷資訊微博。
根據一萬小時定律,再過兩年我將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然而我認為按照目前的情況發展下去,我并不能成為專家,渾渾噩噩、被動學習、懶惰的我,只能成為“磚家”,甚至上了年紀后,上下不能,高不成低不就。
于是決定開始學習
這一次不會在做之前寫計劃,學習是一種習慣,沒有這樣的習慣,再完美的計劃也沒有用 我會在堅持一個月,養成了學習習慣之后,寫出明確的、細節的計劃。
經常與機器交流的程序猿,在與人交流的時候,會呈現出表達能力非常不足的情況。如何提高自己表達能力,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但是說白了也是簡單的,多說話少打字,多接觸不同維度的資訊,擴展知識面。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一定有那么多機會,需要學習的技術已經很多,再去看其他的信息會讓自己有更大的壓力,壓力越大越不容易堅持。
所以以習慣作為目標,養成多語音少打字習慣,博客全部手打,多使用自己的描述方式,即使描述方式很差,而描述方式,這些都是可以進步的。
打了這些,感覺并沒有表達出想要的結果,很多東西似乎沒有表現出來,我想要的是有結構化的文章,不過似乎路還很長。而且,寫文章是很耗時的事情,與學習相逆,這之間需要中和。
BB了這么多,其實最重要的是習慣,養成學習的習慣,才有下一步的動作。其他技術性的、建設性的分析、計劃都是在良好習慣的基礎上才有的。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