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的火爆帶來了海量的用戶,也帶來了海量的服務器并發。全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接近200家,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億,大型直播平臺每日高峰時段同時在線人數接近400萬,這一數據還在以極快的速度向上攀升。直播火沒火,看用戶就知道,但是直播有沒有前景,就要看科技巨頭們對它的態度了。
如此大的用戶體量下,直播類的應用對于服務器的要求要高過一般的應用,我們來看看直播類的應用對服務器有哪些更多的挑戰?
更大的數據量
視頻數據和文本數據完全是兩個量級的概念,假設一個直播房間有5000人,視頻1s的數據60K,那么就需要5000*60=300000KB=292.97MB,基本已經達到了2-3三個手游的大小了,而這只是一個房間產生的流量。當前某著名網絡直播APP日活躍用戶超過了800W,服務器將承受458Gbps的帶寬壓力。
更高的并發量
不同于普通應用和游戲,直播類應用的使用時間段非常的集中,一般來說,社交類的直播app時間集中在晚飯后時間至睡前20點~23點,游戲類App活躍時間集中在下班后18~20點間,秀場類App集中在13點和18(午休及下班時間),因此在這短短幾小時之間,會涌入大量的用戶,一次大V的直播通常就會造成百萬級的用戶登錄,APP需要有詳盡的限流、分流和負載均衡策略,保證服務器不會被沖垮。
更真實的用戶登錄場景
直播應用與普通應用相比,交互的功能異常多,除了直播視頻流的服務器壓力之外,還要包括用戶消息推送、聊天、礼物、支付以及統計系統帶來的數據交互壓力,服務器進行需要識別不同的業務字段,才能精確判定用戶的行為是否成功完成,從交互頻率的角度上來說,直播類的應用,與其說更像應用,不如說更像游戲。
更低的延遲
直播需要一個很強的即時性,如果主播的行為和用戶的評論無法同步的時候,會給用戶非常不好的體驗,如果一個用戶發現其他用戶在歡呼鼓掌,但是屏幕中的主播什么動靜都沒有的時候,這個直播應用基本可以不要再用了,因此直播類應用不僅需要面對更大的數據量和更高的并發,還要保證更低的延遲。通常可以要保證服務器的處理數據速度要快,要有足夠強大的帶寬;另外則是通過P2P算法保證數據分享的合理性,保證服務器的數據和P2P的數據可以達到平衡。
不同于一般app測試,更傾向兼容性或功能測試,對于直播應用來說,服務器的測試需求就越來越大。而服務器最難處理的環節就是視頻流量和用戶交互等高頻率高帶寬的場景,用戶的行為是難以預測的,經常會出現突發性的暴漲,一般在進行活動的時候,流量可能是平時的幾十倍。多場景的壓測,要完全模擬真實用戶行為,測試結果才能更接近現實。
TestBird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