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寫在2011年,主要介紹 “Firefox” 瀏覽器插件 “Firebug” 的操作,如今主流瀏覽器對控制臺都已經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我自己用的最多是谷歌的 “chrome” 瀏覽器,下面也用 “chrome” 瀏覽器來調試。
一、顯示信息的命令
console.log(); //控制臺輸入 網頁中不會輸出
console.info(); //一般信息
console.debug(); //除錯信息
console.warn(); //警告提示
console.error(); //錯誤提示
“console.log();” 可以用來取代 “alert();” 或 “document.write();” 比如,在網頁中寫入 “console.log("Hello World");” 然后會在控制臺輸入,但是網頁中并不會輸入。


我們在代碼中插入如下代碼:
console.info( "這是info" );
console.debug( "這是debug" );
console.warn( "這是warn" );
console.error( "這是error" );
加載后打開控制臺會看到像下面這樣:

二、占位符
console對象的上面5種方法,都可以使用printf風格的占位符。不過,占位符的種類比較少,只支持字符(%s)、整數(%d或%i)、浮點數(%f)和對象(%o)四種。比如:
console.log( "%d年%d月%d日" , 2011,3,26 );
console.log( "圓周率是%f" , 3.1415926 );

%o占位符,可以用來查看一個對象內部情況。比如,有這樣一個對象:
var dog = {} ;
dog.name = "大毛";
dog.color = "黃色";
然后,對它使用o%占位符:
console.log( "%o" , dog );

三、分組顯示
?
1 2 3 4 5 6 7 8 9 console.group(); console.groupEnd(); (這兩個方法是成對使用的) console.group("第一組信息"); console.log("第一組第一條"); console.log("第一組第二條"); console.groupEnd(); console.group("第二組信息"); console.log("第二組第一條"); console.log("第二組第二條"); console.groupEnd();
四、console.dir();(顯示某一個對象的所有屬性和方法)
比如,現在為第二節的dog對象,添加一個bark()方法,然后用 “dir();” 顯示出來:
dog.bark = function(){ alert( "汪汪汪" );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