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module(模塊),有的像「可熱插拔的零部件」的意思。
在討論Linux時提到的模塊一般是指可以組裝到內核中的模塊。
模塊這個概念是在硬件和程序設計領域中廣泛使用的概念。我們這次說的模塊特指Linux內核中的模塊。
內核模塊簡單來說就是「作為內核程序主體的一個小配件來使用的程序」,也就是說,只有模塊是什么也做不了的。安裝到內核中才能起作用。
比如有一個新的設備或者一個新的功能想要追加到內核中時,就可以用模塊的方式來實現。(設備驅動最好考慮用內核模塊的方式來提供)
此時,如果把相應的模塊直接放到內核本體中,這里不是以模塊方式,而是直接把模塊代碼放到內核代碼中。那么,因為不知道何時需要何種設備,所以要把很多的驅動程序代碼加到內核代碼中,
內核的代碼量會變的非常龐大。不僅如此,內核的內存使用量會很大。而且但有新的設備發布的時候,需要把新設備的代碼加入到內核中,然后再重新編譯內核,這會花費很多的時間。
如果以「模塊」方式來使用的話,那么只要將必要的設備以及功能的代碼加入到內核中,內核會很緊湊。而且有新的設備或功能發布時,也不用重新編譯內核。
這樣看來,模塊方式有很多優點,但也不是沒有缺點的。
管理內核模塊的命令是 「modPRobe」。這個命令可以用來加載模塊。
模塊之間有時會存在依賴關系,「modprobe」命令會在加載模塊時檢查模塊的依賴關系,所以建議用「modprobe」命令來加載模塊。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